在先生56岁的时候,朝廷依旧让先生去攻打反叛的军队,而这时的先生已经垂垂老矣。
当皇帝任命先生去攻打贼子的时候,先生可能会有哪些选择呢?其实现实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就是带领出征,第2个选择就是向皇帝上书推辞,那么先生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虽然先生上书推辞,看似决定权在于皇帝同不同意先生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但事实上最后的决定权依然是在于他,因为圣旨是可以因病退辞的,以前这样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过,只是阳明最后并没有选择,像以前那样因病推迟不去平反,而是义之当为,在肺癌晚期的时候,他还是坚持到了皇帝让他去的那个地方。
到了那个地方之后,经历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一件神奇的事情。先生并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阳明本人德高望重,百姓们都爱戴他,也知道他是以教化人心为本,而除了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许多人本来就是不想叛乱的,但是他们之所以叛乱是因为活不下去,由于天灾又遇人祸,于是他们不得已而反叛,但是他们也是渴望活命的。先生一般是不会用法家的刑法来约束百姓的,于是那些人。看到了先生也是看到了希望。果然先生也不负众望,求了这些期盼着他的百性。阳明先生。也在这次的叛乱中获得了一个称号,就是神武不杀,这是一个极高的称号,神武表示用兵打仗,是常人所不能及。不杀表示的是,虽然有了这么好的武功,但是还是没有杀,在这一次的叛乱中,阳明是完全可以将这些百姓们都杀死的,但是是杀人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教化百性。
可是先生的精力还是有限的,经过先生这次去打仗的一路的颠簸,先生的病情加剧。这时先生的上书。想要辞掉官职去养病。而这次给皇帝上的书与以往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先生的上述请假,只是在以前的时候先生总共请假过三次,第1次是因为祖母去世,先生上书,但是皇帝没有批准,第2次,是因为父亲病重,先生上书请假,皇帝还是没有同意。在这两次的上述的过程当中,先生是孝为根本原因,因为孝一个人的本性本性是不能被抛弃的。除了这两次先生还有过一次,上述就是宦官张忠许泰是他无事可做,于是他向上书归家,但是皇帝还是没有同意。其实使在这三次的请假的过程当中,先生都是因为外界原因而请假的,而这次他是因为自身的生命,自身的原因而请假,这是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这次先生依旧没有被皇帝同意,其中的原因,到现今为止还是有很大的争议,还有一个主流的观点就是内阁和兵部都觉得越南会发生叛乱,于是他们还想让先生去平反。
而这也就导致了先生的病情愈来愈重,直到最后,先生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而在去世之前,先生依然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思想,并且他的学生也一样悟透了知行合一。到最后先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而也正是这么一句话概括了阳明的心境以及他的一生。那么到最后先生到底实现他从小就立下的圣贤之志了吗?总体来说,先生这一生修齐治平没有遗憾,他做到了知行合一。同时如果将这分为道统政统和学统的话,阳明在那个时代做到了政统和道德,对于整个儒家系统来说,他是没有遗憾的。也许站在500年后的我们现在来看,也许我们应该开创新的政统,成立新的学统,只是这样的遗憾。并非阳明先生在那个时代的遗憾,而是我们的遗憾,也是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