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用。元代吴澄:“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橐龠(tuoyue):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翻了古人对于以上的注释,我觉得不是很满意,就自己写了一段,请方家批评指正。据说藕益大师有解,还没找来细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瑜解:
天地无为,不专事于仁,亦不行于不仁,守中而不动,运四时之风雨,平等普济,缘聚得生、缘散而殁,不假造作,是其不仁;虽不仁而万物各蒙其泽,各得其生,是以不行于不仁,以万物之生灭为其祭品。虽祭祀之,不弃祭品之恶,亦不取祭品之好。虽祭祀之,一由万物任其成坏,而无增无减乎天之高渺地之厚重。
至圣之人,无事乎仁,亦无事于不仁,以百姓为祭品,运其德风,施其悲雨,使百姓各受其化。平等普覆,不妄拣择,各顺其缘而生死故不仁;虽不拣择任随其缘而又普施教化故无不仁。虽祭祀之,不取百姓之善,亦不舍百姓之恶;任其祭祀,无扰乎百姓日用。虽祭祀之,而于圣人不取不舍、不增不减。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如风箱中空,鼓动之而能出无尽之风;圣人之治世也,但虚而守中,不着仁与不仁,而能顺因缘之动,应机施教,而出无穷化世之风也。
无事于仁,无事于不仁,此是老子不仁之大仁,无为之大为也。此似乎天地交泰之象。
然老子之虚与无为,是老子处世化物之心境,何所利于民哉!
至我佛出世,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明是非善恶晓以因果报应之说,宣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之中道理,守中而能出妙有(菩萨六度万行)使众生化度于无形。犹橐龠之虚而守中而能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度四生,超九有、断烦恼、证菩提之觉悟解脱风也!而四十九年未说一法者,法无实性,何得而说哉。如法华经云:为一人说法如是,为众多亦然,不存取舍之心。但愿仁者,无为而修,莫尚增减之心,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