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小学二年级,上周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小孩观看《闪闪的红星》并且写一个感受。小孩子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作文训练,帮助小孩写作文成了我的重要工作。我陪孩子看完了这部电影,问他看到了什么,还能记起那几个片段?小孩子一个劲的说郭振山怎么怎么,我和他说郭振山是潘东子的化名,说潘东子,大家更熟悉,过来很久,小孩子才改过来。
小孩子开始写了,写了一长串潘东子的定义词,他聪明、机智、勇敢、坚持,又说红军怎么样怎么样。我看完心里凉凉的,怎么全都是上纲上线的套话,怎么没有细节、没有主要人物具体做了什么的描写,写红军这个抽象的名词,而不是影片中出现的游击队叔叔、他的爸爸、他的爷爷等活灵活现的人物。我就和他说要写出细节、场景,来印证潘东子是聪明的、勇敢的。这回,他明白了,开始写潘东子把盐放在衣服里躲过警察给红军送盐,潘东子站岗的时候一个人也敢和胡汉三作斗争,非常勇敢。我觉得有了一点点进步。
第一天,没有写完。我和他说,还不成熟,先不要交呢,明天晚上写好了再交。我也开始反思怎么写好一篇观后感,查百度,看到一个影片里有很多人物、场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写,要抓重点的写。第二天早上,我和他说,可以写潘东子,也可以写老爷爷,也可以写潘东子的妈妈,还可以直接写闪闪的红星,每个都能写一片感受。
第二天晚上,又和他确认了一下,他说写潘东子,还真不错,过了一会,小孩子说他写完了。我就问他,你真的写完了吗?他说,是。我又问他,你真的写完了吗?他说,是。我反复问了他五遍,他说是。我说,好,咱们来检查一下你的作文。我开始一句一字和和他推敲他写的话,不清楚的地方,就问他,“你这个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你看看是不是写明白了”,他也仔细起来,又涂又改,终于将他想说的话写出来了。
我看了看,还是有些颠倒,还有提高的空间,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不能要求太过分了。就和他说,你通过看这个电影,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明白了,他加上了我要像潘东子学习。我说,好了,就这样,可以交了。
后来我在想,可以抽空再让他看看四年级小朋友写的《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让他知道一个篇章结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另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他梳理一下影片中的人物关系,重要场景,帮助他梳理线索,这样能更清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