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克、伐、怨、欲,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状态,“克”就是说一个人好胜心很强,“伐”是指一个人自吹自擂,“怨”则代表一个人总是满腹牢骚,“欲”就是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尽管这四种状态都对人有害无益,但我们成功克服这四件事就能代表我们达到了“仁”的状态吗?孔子给出了否定答案。孔子认为克服上面这些事只能证明你这个人真难得,你真的有心了,但却并不是仁。因为这是你不断提醒自己、反复克制自己的结果,而“仁”应当是一种从心而发、自在本真的状态。所以说,做人不用那么“使劲”,时刻鞭策自己有可能用力过猛,其实只需要生动活泼地每天好好生活就够了。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士人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太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成为士。
选择安逸当然也没有错,然而,一个人不能每天想的都是怎样生活的更舒适。我们要走出舒适圈,想一想自己的志向在哪里,激发自己向着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保证人生有底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推荐书籍:《梁漱溟先生讲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