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州驾车出发,沿高速向东南方行驶四小时,经跨海大桥到达舟山,转乘景区渡轮,出海二十分钟可到达东海佛教圣地——普陀山。
香客云集,烟雾缭绕,来此处求愿、还愿者络绎不绝。
在高达三十多米的观音像前,众香客跪拜求保佑,香火之旺盛足见内心的虔诚。
我来此处除走访名山大川、感受自然壮美之外,也想找一位佛学大师,求解心头的迷惑。
这迷惑不是姻缘,不是求子,更不是求富贵保平安,而是关于佛法中的一个矛盾:轮回与无我。
轮回
对于国人来说,轮回是我们的日常用语,但这是一个出自佛教的名词。
就像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轮回是说:人以及其他动物在死亡之后还会获得新的生命,也就是“投胎”。
陷入到爱情中的男孩会对女孩说“我下辈子还要和你在一起”; 遇到不幸的人会说“我上辈子究竟是做了什么孽”,这里面的“上辈子”和“下辈子”就是轮回的概念。
从“轮回”的概念,可以推导出“因果报应”。
举一个例子:张三杀死了李四。
在唯物主义者的眼中,这件事情的后果是李四死了;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张三会因为做了恶业而遭到恶报,这件事情的后果不只是李四死了,也包括张三未来会遇到程度相当的倒霉事,这些倒霉事就是张三杀李四的报应。
前世之果是今生之因,今生之果是后世之因。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作恶多端的人却能够得以善终。
有言:“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你长得丑、父母残暴、妻子背弃、儿女反叛等种种人生苦难,都可以在佛教中解释为“你上辈子做了坏事”;你家庭合睦、工作顺利、彩票中奖,也可以在佛教中解释为“你上辈子做了好事”。
假如你今生今世去做好事,那么下辈子你就能够得到回报;假如你今生做坏事,那么你下辈子就要受到惩罚,甚至堕落到畜牲道或者下地狱。
为了下辈子能够生活得更好,所以此生你就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就是佛教引导人向善的基本理论,是佛教中的因果律。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所以当恶报来的时候就非常恐惧,而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明白因果规律,知道因果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以要提防的不是恶报,而是会引起恶报的原因。
不去就不会迎来恶业。
(注:在哲学上,休谟摧毁了因果律)
无我
佛教中还有另外一条基本的概念,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一定的因缘而产生的。
这条理论在佛教中简化为四个字:万法缘起。
桌子存在的原因是有木头、有钉子、有木匠去制作。木头、钉子以及制作的过程,就是桌子存在的原因。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随因缘而起,那么当因缘不存在时,事物也就随之消失了。
这条推论同样可以简化为四个字:法无自性。
世间万事万物都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都是随着因缘的聚散,而不断变化生灭。
所以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在佛教中,用四个字来形容:万法无常。
推理到这儿,和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的,所有的事物都有生有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既然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的,那么我——同样也属于万物中的一个——也是无常的。
用佛教的话语说,即无我。
为了理解无我的概念,举个例子。
比如说,山。
山,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由众多岩石、泥土、树木、杂草,在各种因缘的作用下,一瞬间的集合而已。
这一集合体,又时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草木有枯长,泥沙有流失。
人也一样。
从局部分别来看,人不过是器官乃至细胞的组合体。再往微观的层面分解,人不过是聚合又离散的原子团。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实体的人,这就是无我。
在哲学中,有一个经典问题: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
忒修斯是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他曾自告奋勇去杀死吃人的怪物弥诺陶洛斯。忒修斯在出发前,他的父亲埃勾斯嘱咐他说:“此行危险万分,若能成功,记得在返程时把船上的黑旗换成白旗,这样我就能知道你还活着。”忒修斯击败了怪物,但在返程途中没有把黑旗换成白旗。站在城墙上的父亲远远地望到黑旗,以为儿子已死,不禁老泪纵横,一跃而下,投海自尽。
根据神话,忒修斯返程时乘坐的这艘船在雅典曾保留了很多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船上的木板一根根朽毁,然后不断修补替换新的木板。
因此,公元1世纪的时候,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故事讲完了,我模仿普鲁塔克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如果你身上的细胞,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已经被全部替换成新的细胞,那么如今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你可能会说:是。仔细一想,又感觉不是。
那么请问:在哪一个时间点上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呢?
八十岁的老王指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说:“这个婴儿是我,三岁时候的我。”
我想对于某一个不了解生老病死的外星人来说,会被震惊掉下巴。
八十岁的老王和八十岁的老李,在外形上的相似度,无论如何都要高于老王与一个婴儿之间的相似度,为什么说八十岁的老王和三岁的老王是同一个人呢?
他们之间彼此明显不同,所以世间本“无我”。
你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只是用了一个代号,比如说“王老五”来描述一个不断变化的你,但你必须得知道:你不是“王老五”这个代号,你更不是钻石,你是你。
任何物体皆是如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它,人类为了方便,创造出某个代号来指代它,而最终这个代号竟然被误当做了物体本身。
但你阅读过本文,你知道:表象不等于实体。
矛盾
以上就是佛教中“轮回”与“无我”的概念。
“轮回”与“无我”之间,有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既然无我,那么又是谁在轮回呢?
是谁做善事有善报,做恶事有恶报呢?
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既然无我,又何必恐惧轮回。
今生何必做好事以谋求来世的幸福,及时行乐难道不是更好吗?今生做恶事也不会遭受报应,有些恶事做了也无妨吧?
我可没有在劝人做恶,神明不审判,不代表法律不审判,而且法律的审判就在当下。
那天我逛了岛上的寺庙,却没有找到一位大师,甚至没有见到一位僧人,也算得上是“圣地奇遇记”了。
倘若你在路上遇到大师,无论他是在化缘还是在施法,不妨替我请教一下:既然无我,是谁在轮回呢?
原文见微信公众号:函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