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走进陈老师的课堂,心情少许复杂。内心有个声音问:为什么而来?为什么学习?说不清楚。
上课的第一感觉感觉是“扎心”,在我看来平淡幸福的生活下暗流涌动,只是不自知。课堂中发现自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以往的课程中没这个觉察。自以为是的为你(先生、儿子)“好”,自以为是的要求是“对”的,这是陷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线性思维中。跳出漩涡再看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对抗更多是来自自己的选择和内心的冲突。停下来思考: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我?未来要成为怎样的我?
一张张纵横交错的家谱图,一个个饱含情感的故事。有温情的让我泪眼婆娑;有纠缠不清的爱恨交错;有悲伤的不敢靠近、无法触摸;有强控的看似欢快也有束缚。分享中陈老师总能意简言赅,直击心灵。伍老师则是:细致入微,温情疗愈。我的家谱图是一幅完成的画,通过两次画家谱图,两次的故事却不尽相同。第一次找到的是自己温暖、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祖辈父辈的传承。意外的是和妈妈妈之间是没有连线,印象很深刻当时陈老师问:“和妈妈之间怎么没连线?”第一反应是妈妈已经去世逝十四年,当下已无关系线可画。而这次家谱图却看到了更多妈妈部分,曾经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曾经她是怎么的生活,和妈妈过去的关系和她的那张网。赫然发显自己背负着妈妈那么多的影子,背负着她的不安全感、背负着她的好强,背负着她的控制欲,背负着她对长子的过多期望。当下和儿子之间既亲密又冲突的模式也相极了当年妈妈和哥哥相处的模式。隐约找到了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我的,既有家庭厚重、善良、坚强、勇敢传递,也有危机、撑控、害怕的影子。生活并不完美能看到、觉察,保护好生活中的这些美好,避开那些糟糕,不能追求完美,可以追求舒心。
陈先师的课堂上通常不爱分享,第一觉得自己没有很深的痛苦,也没有过度的纠结。讲到家庭夫妻之间的竞争、互补及相互的影响。告诫自己:每个人的方式都会有不一样,不能把每人都活成自己的模式,学会“勾兑”很重要。简单的口句发言后,陈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他们父子独处的时间,你不要去管老公有没有亲密的亲子关系”。一语惊醒梦中人,生活中我插足的实在太多啊!如果每个家庭安装一部摄相机,将会看到我每天都在家里上演主角大戏,先生的空间,儿子空间都被我霸占了、挤远了。想到这里不断的提醒找自己位置、合适的位置,妻子的位置、妈妈的位置。
不要让家庭的长子:在过渡的期待,过渡的溺爱中被阉割。过度的控制,过度的期待必然会带来失控和失望。因为害怕而控制,因为失控而害怕。“放下执念,心无恐怖”大概也是如此吧!
通过学习找到问题,改变自己影响家人,改善关系。坚信自己有能力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中途会不断有坑,也不要害怕,跌倒后爬起,挫折后成长。一路前行有你有我,有爱、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