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无疑是传世杰作,它简洁有力,它的论断果敢且意味深长,它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信徒,有人会攻击它,但它就屹立在那儿,一座丰碑,一本预言。
弗洛伊德赞誉它,罗斯福赞誉它,心理学家深受其影响,政界领袖深受其启发,数不胜数的小人物也想从中得到启示。
勒庞对群体的定义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我也仅能从自身有限的知识和局限的环境理解其中的观点,想必不同的人读过此书后所受的触动也不同,试图在这呈现本书的思想无疑是徒劳的,在此仅从书中择取某些片段,表达一些个人的主观认识,难免会显得有些胆怯和谨慎。
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是愚蠢。
何为群体,既个性的消失,思想的统一。群体的诞生,意味着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学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会拥有群体的性格,冲动、狂暴、动态。勒庞将群体形象的比喻成原始动物,没有意识,易受刺激,他们产生的情感都是极端情感,譬如激昂,英勇,嗜血,凶残等。
这在现实中得到过很多证实,诸如新闻媒体的某篇报道,人们的舆论可能导致事件人物的抑郁致死,每个人充分发挥了自己野蛮的一面,谩骂,愤怒,道德评论,不假思索地附和嚷嚷。
“群体毫无智慧可言,他们只认同共识,不追求真理。群体完全受外在诱因的支配,会随着外界变化不停地变化。群体是外来刺激的奴隶。”这也表明舆论为何会忽左忽右,飘忽不定,他们的情感始终处在动态流动当中。
至于群体性格的轻信性和易感性也不难理解,一个事件的真假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群体之间的相互传染,盲目模仿,会让真的变成假的,假的变成真的,道听途说,蜂拥附和,理智逻辑早已抛之脑后。
群体冲动,易受暗示,容易变得情绪高涨,既情感的单向极化。
个体融入群体中时,会丧失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责任感。”群体的责任感彻底消失,所以暴力倾向大大增强。”
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才智的人汇聚在一起上街游行时,都会做同一件事,就是公共破坏,每个人呼喊着同样的口号,义愤填膺,情绪高涨,他们无所不惧,他们因为群体数量的庞大而变得无畏,那些平日里唯唯诺诺的人在这里也被激发出勇气,他们深感自己力量的强大,这是他们从未体会过的,每个人都没有必要负什么责任,从而释放出了自己的原始本能。
“在群体中,好感会迅速变成崇拜,讨厌一产生就瞬间变成了仇恨。”,“群体只在情感方面走向俩极,不是歌颂就是唾弃。”群体情感的单向极化应当令每个人警醒,这种情感就隐藏在身边,在泛娱乐时代尤为猖獗,伴随互联网的浪潮凶猛且泛滥。想要操控它,就要认识它。
我们会不可避免的陷入这种情感沼泽,在人群中随波逐流,在舆论的呼喊声中破口大骂,或者是肆意追捧,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管抒发自己的满腔热血,那无知愚昧的麻木情感,毫无理智可言。
谁能向他们提供幻想,谁就能轻易统治他们;谁摧毁他们的幻想,他们就毁灭谁。
根据上述我们已经得知在群体意识中,个体的理智降低,群体丧失思考能力,随风飘曳。操纵群体,首要的是操纵他们的幻想。
一部人人称赞的影视作品,为何会获得人们的一致赞同,想必是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亦或是恢宏壮阔的绮丽景象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头脑。看台上的人们跟随作品的情节心潮澎湃,或沮丧,或激愤,他们身不由己,以至于为剧中的虚构人物感到担忧。
观众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宣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情节冲突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幻想,他们也为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感而沾沾自喜。观众被催眠了,这部剧作是成功的,人们奴役于此。
历史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无意识拥有巨大且无边的力量,从上街游行到革命运动,群体追随着一个共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