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青岛去北京火车上书写,20170801 青岛猫空整理)
妈妈说,如果捡破烂儿,攥东西可以成为一种职业(高尚的?),那一定超级适合我。
从小,我就特别舍不得扔东西。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总担心失去,所以要有很多的东西才让我有安全感吧。
因为感觉总是不够充盈,才会觉得拥有很多的东西,才让自己踏实?
而扔东西是一件让我觉得无法下手的事情。别人送的礼物,自己买的东西……点点滴滴,都有感情,都有故事,都有纪念意义,怎么可以轻易的扔掉?忘了会怎么办?
于是同学录,用过的文具,还有日记本,甚至是小时候到大学所有的证书,妈妈都替我收起来了。而我,在大学里集的IP、IC卡,后来的集邮,还有那现在已经无用当时数量众多的卡带,CD—很多甚至都没有听过,到现在也再也没有用了。只是不舍得扔掉,甚至想可以多少年之后,作为收藏就会多么多么值钱……
可是,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掉了的东西,忘了的东西,要很久之后才突然意识到,似乎也就再也找不到了。
连续记了5天帐之后,自己原本喜欢冲动买东西、不知缘由买东西的习惯得到了很好的觉察:我真的需要么?拥有它给我带来的意义是什么?
抱着这些对新买东西的问题,我开始了每天的断舍离——如果这个东西这么好,我值得买,可我是否已经拥有了呢?我懵逼的想了半天,一脸茫然。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我到底拥有什么,其实真的是不太清楚。之前总是买买买,可是问问自己到底有什么?真的是迷茫的答案。于是,我暂时把想买的东西写在wish list上悬挂起来(引用悬挂假设,这样心里就不会老是想着了),开始断舍离。
第一个是从化妆品开始。原因很简单,只用芦荟的我搞不懂为什么化妆台上竟然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竟然可以摆满了整个化妆台,而且使用的只有一个……
于是发现了太多过期不能用的;还有很多跟自己要买的类似的;更多的是一直没舍得用或者自己已经忘了已经买过的。
舍的时候,我拿着每一个,都会问一下:这个适合我么?“我”第一次成了主语。
东西越来越少,反而对自己,对喜欢的物品更加关注了。
其实开始是最困难的,因为舍不得。
于是从第一天扔了1-2件必须扔的,第二天翻番儿,第三天再翻,第四天收拾出来了好多,问问自己留着还会用么?不会了。于是就感恩,扔掉。也许没有前三天的铺垫,真的看不出,第四天有这么多是可以扔掉的。而且正因为不停的扔,才有这个能量让自己持续下去吧。
化妆台变得干净了好多,内心也极度欢快起来。我做了适合我的选择,不再是看一眼就头大,不想多看一眼的空间。
不舍得用的面膜拿出来用了,比起浪费掉的所谓便宜上算的,不如攥出钱来买点好的,贵的。
甚至自己还去买了去黑头的装备,竟然找到了时间,没事拔拔黑头。时间竟然在干净的空间内得到了放大,得到了延伸。
身体明显的感觉到受到了关注,整个人也更专注了。
就像木心那首《从前慢》的诗说的那样,日子变得更加美好。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