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明明很爱另一个人,为什么对方就是无法感受到他的爱?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对方的爱?
答案是沟通方式。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是我们能够深入到对方的思想层次,理解到对方的最重要的条件。
而又是哪些方式阻碍了我们的沟通呢?
一共有四种: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1.道德评判,就是用个体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好坏、善恶进行评定和判断的过程。人被强行分类,被看做是好人或坏人,负责任的或不负责任,正常或不正常。例如:“你太自私了”。”你太过分了。”“你这样做一点都不考虑别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非对即错。一旦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下意识地想别人有什么不对。我们以自己认为貌似客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却很可能招来敌意,我们的愿望可能会更难得到满足,即使对方做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迟早,问题还会反弹回来,让我们正视它。
所以,我们不能把价值观与道德评价混为一谈。真正的价值观,就是自己需要的,最渴求的,而不是外在的。如果因为外在被压制了,那就不是你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努力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就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2.进行比较。这是最容易让人陷入困境的一种评判方式。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被比较重中生存,所以,我们学会的技能就是在比较中自我攻击。邻居家的孩子,成了我们从小到大的阴影。
3.回避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不得不”、“你让我”,淡化了我们的个人责任。我们可以尝试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我不得不做饭”,“我不得不去接送孩子”,可以改成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我想做饭,是因为我想。。。。。。”,“我想做饭,是因为我想和家人温馨的生活在一起。”“我想接送孩子,是因为我想跟孩子有亲密的母子关系。”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我们做为父母经常用到的手段。一旦孩子的行为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说:“你不这样,就会怎样怎样。”在逃避惩罚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无法正视自己的需求,更多的把目光投入到了外在,忽视了自身的感受和需要。伴随的,肯定是行为的变形。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需要从内在的真实去表达自己,去安排生活,同时也能够支持他人也这样做。
先来练习第一步,就是找到共同点,建立相互间的亲和关系。
你如果想了解另一个人知道些什么,体验他(她)体验过的东西,想着他(她)想要的东西,对他(她)抱着一种好奇,用行为和声调与对方步调一致,让自己跟对方相似,对方就会产生放松和伙伴的感觉。
比如,在一对一的谈话中,我们可以采取与对方相同的坐姿,对方翘着二郎腿的时候,你留意到,也要跟着慢慢地翘起二郎腿。这样的方法,会加深彼此的连接,如果你放松下来了,对方也就会放松下来。即使无法察觉到你究竟做了什么,对方也会很放松。
情绪跟随着身体,就像身体状态引导着情绪一样。在互动中,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更有资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