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场景一:老公买了一盒他爱吃的冰淇淋放冰箱。女儿看见了,很想吃。可是她咳嗽刚刚好点,所以我告诉她不能吃。然后女儿开始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
场景二:女儿娇气任性,每次我遏止或拒绝她时,她就会可怜巴巴地哭着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场景三:有段时间老公爱打微信小游戏,经常没事就坐在阳台上刷刷刷,孩子哭闹也不管,我一边干家务活一边还得应付孩子们的问题,心里非常不爽。于是我就对老公说,你能不能管管孩子?结果他起身弄完孩子,又回阳台刷游戏了。
有没有觉得上面的场景很熟悉?分分钟都想炸毛。
02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其实我们都知道发脾气不好,但是家里的孩子、先生都是专业的点炮手,大事小事时不时都会点燃炸药桶,让家里硝烟滚滚。
最近听桃子老师的炸毛课。她说平日里我们为什么会炸毛?原因是别人没有按照我们内心的预期行事。剧情没有按我们设想的发展,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直接引爆了导火线。
学习了炸毛课后,看看我是如何处理的。
场景一:女儿很想吃冰淇淋,那我就会思考:如果吃了真的会很严重吗?我原本的目的是什么?我生气真的有助于达成目标吗?
女儿想吃冰淇淋是想品尝下冰冰甜甜的感觉,我的目标是她咳嗽不复发,能开开心心地玩,那么控制住不让她吃多就好了。最后她也只是舔了三口就愉快地去玩耍。
这件事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
场景二:我一生气女儿就开始不停地说:妈妈我爱你。以前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我试着用三个为什么来找出她的诉求和动机。
为什么她每次都会说妈妈我爱你? 因为她爱我,所以希望我也要爱她。
为什么这个时候想得到我的爱?因为她觉得妈妈爱她就不会再生气。
为什么她觉得妈妈爱她就不会再生气?因为 她觉得爱她就要接受她的行为满足她的要求
这就是她的底层逻辑。抓住了底层逻辑,就是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通过问题表象找到症结,症结无非是三方面:安全感、认可、尊重。很明显女儿是想得到我的认可。
但是不合理的要求,还是应该制止她。不能因为她小而一味地满足她,致使她不能接受一点点的拒绝。那我要做的就是以后要修正自己的行为。
场景三:老公沉迷于游戏,我是想让他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们。我的目标没达到是因为我没有单刀直入地表达我的重点,而是在委婉旁敲。
所以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表达是有套路的,讲话的时候要讲重点,抓主要矛盾,不要过于发散。
对成熟的人,表达要单刀直入,简单明了;对不成熟的人,比如孩子或老人,则尽量委婉迂回,或者先讲原因再讲观点。
要让自己不焦虑,不动不动就炸毛,收拾孩子,换个老公都是治标不治本,而训练自己,放下情绪,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