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让和王华是同乡金石之交,成化十九年(1483年),诸让作为主考官主持顺天府(北京)乡试,顺道前来西长安街王家叙旧,见到年方十二的王守仁,遂有将女儿诸婉龄嫁给王守仁之意,王华爽快应允了这门亲事。
诸让,字养和,祖上从安徽濠州迁居浙江余姚,到他这里已经第五代了,诸让和王华相交甚密,成为金石之交。
诸让于成化四年(1468年)中举,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进士。而有神童之誉的王华于天顺六年(1462年)便考中了秀才,当时才虚岁十七,可是随后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成化十六年(1480年)才在浙江乡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中举,从秀才到举人,王华用了漫长的十八年,从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了中年大叔,不过他在第二年便以会试第三十三名的成绩考中会试,但也要比诸让晚了六年。
这次会试的同考官是大名鼎鼎的谢迁,谢迁也是余姚人,谢家和王家也是世交,是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状元郎,当时他才二十六岁,可谓意气风发,他其实比王华还要小四岁。谢家和王家也是世交,谢迁父子和王华父子过从甚密,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殿试中王华凭借出色的才华,被钦点为状元。
其时,王华为翰林院修撰,虽为从六品,但常在皇帝身边行走,是阁臣的后备梯队,诸让为吏部郎中,为正四品高官,因此,诸家和王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又是世交,这门亲事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成化二十年(1484年),王王守仁13岁那年,生母郑氏去世。次年父亲王华娶继室赵氏、侧室杨氏。
后来侧室杨氏为王华生下第二子王守俭,又生下第四子王守章,继室赵夫人则生下一子一女,即三子王守文,一女后来嫁给了王阳明的弟子、同乡人徐爱。王华四个儿子依序为仁、俭、文、章,老大王守仁的年龄起码要大他们十四岁,因此对弟弟们督责甚严。
王守仁10岁从乡下来到北京读书,前两年玩心很重,后来收心攻读儒家经典,并时时关心国家大事。
王守仁十五岁那年(成化二十二年),京畿内石英、王勇作乱,石龙(石和尚)、刘通则作乱秦中,王守仁一介书生,无职无官却几次要上书给当朝宰辅,请兵前往征讨逆贼,父亲王华连忙严厉制止这种越轨行为。
是年鞑靼部三万大军侵入大宁、金山,渡过老河,攻杀三卫头目伯顔等,掠去人畜以万计。三卫乃相率携老弱,走匿边圉。
尚在塾馆就读的王守仁再也坐不住了,他不辞而别,出走月余,潜游居庸、将军石和马兰峪三关,据说途中还遇到了敌人的散骑游勇,王守仁仗剑独骑,毫不畏惧,居然喝退敌兵。
王守仁壮志满怀,东汉名将马援戎马一生,屡立战功,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令王阳明心驰神往。有一天晚上,他竟梦见自己前往拜谒马伏波庙,在梦中题诗云:
拜表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铭文永不磨。
马伏波庙远在广西,而王守仁身在北方边塞,居然梦谒伏波庙,联想到后来王阳明晚年带病远征两广,客死他乡的结局,冥冥之中,不能不让人唏嘘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