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任职的翰林院位于北京东长安街,官宅则在西长安街的长安街坊,这里是京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佛寺道观林立,如大兴隆寺、文昌阁、关帝庙、城隍庙、灵济宫等,三教九流云集,也不乏斗鸡走狗、相面算命之徒。
少年王守仁在乡下时就豪迈不羁,一下子进入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更是旷达不检,任侠放浪,骑马射箭、六博斗鸡无不习染,经常出入于佛、道、相、卜之所。
王守仁从小便有慧根,对佛老有浓厚的兴趣,有诗为证:
资圣寺杏花楼
东风日日杏花开,春雪多情故换胎。
素质翻疑同苦李,淡妆新解学寒梅。
心成铁石还谁赋,冻合青枝亦任猜。
迷却晚来沽酒处,午桥真讶灞桥回。
这首诗是王阳明随父亲游览资圣寺是所发的感慨,写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当时王守仁才7岁。午桥,退隐之意;灞桥,离别的代名词;回,反复。
历史上不乏这样早慧的少儿,比如唐朝陈知玄五岁时写过一首《咏花》诗: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徐爱在《传习录序》说:“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说……”
《传习录》125条记载,王阳明在告诫萧惠时说:“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爲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
事实上,王阳明并非完全否定佛老之学,释老既能令其沉溺三十年,自有其可取之处,王阳明主张可以通过静坐来静心,还是与佛老的浸染有关。王阳明后来每次进京,多居大兴隆寺,与湛甘泉(若水)共讲圣学。
1483年(成化十九年)的某日,王守仁带着一只黄雀又到长安街嬉戏,旁边一相士正在给人相面,周围的人纷纷挤上去围观,推推攘攘中,王守仁失手把黄雀丢了,他于是抓住相士要求赔偿。相士赔了钱,并给王守仁相面说:『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王守仁听了非常高兴,受此鼓舞,开始静心读书。
王家与林俊兄弟比邻而居,两家经常往来,从此成为至交,作为官场前辈达人,林俊后来在学术上和事业上都给了王守仁很多支持,并让两个儿子拜在王阳明门下。
林俊,字待用,号见素、云庄,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时任刑部主事,嘉靖元年(1522年)加太子太保。
王家的邻居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就是陈白沙。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明代心学奠基者,后世尊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成化十九年(1483年)正月,吏部以陈白沙听选监生,檄致之入京,与王华同在翰林院供职,且陈白沙客居长安西街大兴隆寺,与林俊、王华成为邻居。
成化十九年三月三十日到京,陈白沙求回籍养母,九月初四日特授检讨以归。
成化二十年(1484年),王华任殿试弥封官(负责收卷、封卷),十二岁的王守仁侍候左右。陈白沙的弟子张诩是试子之一,并高中进士,开始与王华父子相交。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张诩入京师将白沙先生全集赠与王华和王守仁。
王守仁是林家常客,有经常出入大兴隆寺,王阳明虽然从来没有提及自己的学说与白沙心学的渊源,但他对白沙心学应该非常熟悉,后来他与白沙传人湛若水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不能说与这段经历完全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