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里几个孩子在读《学庸论语》,闲暇之余我也跟着读起来,不知不觉读了《学庸论语》这本书。《学庸论语》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我觉得这本书里包含的的道理太浓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的,要你细细地去品味,去理解,去反复阅读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他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的,不冒犯长辈而爱作乱的是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他是仁的根本。
还比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似打车没有輗,小车就没有軏一样。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谦虚的人,孔子在述而第七中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论语》中国文化导读之一,值得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读,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也在思索这一句话。有一次我带餐的时候,孩子们都在排队,而有一个同学他出来了,出来了以后我就以为他是不遵守规矩,然后上前喝止了她,结果她很委屈,当时并没有多的言语。等到上晚自习前夕,他来找我:“胡老师,刚才你冤枉我了,我之所以出对,是因为前面的队伍太堵了,我怕几折,后面的同学,所以我往旁边走了一下,等到队伍不及的时候我再回去,我没有不遵守规则。”在孩子这样给我解释的,我突然觉得我冤枉了他,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还应该透过表面去看里边内在的联系。
生活当中,我相信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希望我们都能多考虑几次,从多个角度去处理问题,我的儿子今年三岁多,正是一个天真好动的年龄,因为我们对他有约定,每天的零食不能过量,以免糖果多舍得摄入影响牙齿的生长。有一次他因为表现得特别好,我们为了鼓励他这种行为,我们答应他给他买奶片。于是我给他买了一盒奶片,并且跟他约法三章,每天只能吃三颗奶片。孩子也很高兴地表示愿意准守,在我们的约定下吃掉三颗奶片。他就开始在客厅阅读了,我就把奶片放到了餐桌上。等我透过厨房的玻璃向客厅看去时,我发现孩子正在拿一个奶片放在了手里,并且大概向厨房这个位置走来,我当时没有多想,而是心想着孩子没有遵守规矩,又在偷偷地吃奶瓶。于是打开厨房的门去指责说:“昀宝,你为什么没有遵守和妈妈之间的约定,私自的去吃奶片了呢,你这样做妈妈很不喜欢你这种行为,你这样做的话,下一次妈妈也说话不算数,现在把奶片放回到这个里边,罚你今天不许吃别的东西。”孩子听到我语气很严厉的这样说,他就一下子就哭了,哭的特别委屈,而且好像生了我的气就不理我了,怎么哄也哄不好。我以为他是在发脾气,我也没有多想,继续在厨房做饭。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在睡前谈话的时候,我问他:“昀宝今天你为什么要吃那一颗奶片呢。”他说妈妈,我没有想吃那一个奶片,我只是想着我吃了三颗奶片,我想给妈妈吃一片,我没有吃,我只是拿在了手上,想到厨房送给你,可是我还没有给你呢?你就批评我拿奶片儿了。听到孩子这样说,作为母亲,我感觉到很愧疚,我用自己成人的想法去曲解了孩子最天真的想法,我想儿子道了歉,表示妈妈以后会看清楚,会听孩子解释。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曲解了我们的意思,我们受委屈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想法,等我长大以后,当了妈妈或当了爸爸,我一定不会这样对待己的孩子,可是等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一个优秀的孩子,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开明的家长,把自己儿时的缺憾不能让孩子再重演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