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我就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因为常常会悲伤哀叹。那时候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仅局限在获得小喜而喜、小悲而悲,一点小成就能让自己高兴好几天,而些微的挫折能让自己凄凉哀叹,好像被世界抛弃。这种感性的自我标签,一直到大学毕业,乃至上班多年后。当社会这所“学校”用现实诠释了真理后,我逐渐变得理性起来。学会了面对困难、分析问题、寻找对策。这种对事物理性的思考,也逐渐改造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开阔起来,不再悲观忧虑了,因为问题还得自己去解决。再苦再难,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与其眼里藏着哀怨,不如心里怀着期盼。
越长大越孤单,因为我欣赏的风景别人不懂,我诉说的故事别人不听。人生的转折点,总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来不及静静回味过去,也没有细细憧憬未来。
经历过很多事之后,我开始容易变得感动,感动于所有那些努力的人,早起晨练的老人、夜幕晚归的青年、学步蹒跚的幼儿;感动于自然万物顽强的姿态,蜿蜒山路的崎岖、挺立巨石的艰险、老藤盘树的沧桑。甚至会看了别人的一个动作,眼泪润湿眼角;听了别人的一句话,暖流淌过心中。
一路走来,有风雨有暖阳,有苦痛有欢欣。于是学会了越艰难越坚强,越成长越感恩。对世界从来不服输,对人生依然充满爱。浮云散尽是沧桑,辛酸尝遍始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