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费城的外乡青年
一个外乡青年胳膊夹着硕大面包卷走过费城的一条街,路过后来成为他妻子的Read小姐家门口,他希望来这个城市找到一份印刷厂的工作。几十年后他成为了《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后人称其为美国国父。
本书目前是我所有阅读中最喜欢的没有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生过于精彩、过于丰富。简单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1. 勤奋、节俭、节制、谦逊;
2. 广泛的阅读和写作;
3. 精力旺盛、执行力强,为社会造福并改写历史。
2. 一个故事
全书就像一个故事或一篇长日记,读下来很顺畅。结合那段大历史背景再看这个故事会发现作者本人太过谦虚。
2.1 从故事的角度,
自传着重叙述作者家庭背景和早年的经历,遗憾的是还没完稿时作者就去世了。所以画卷仅展开了富兰克林代表州议会与英国谈判及以前的所有人生,作者本人更多的高光时刻只能通过历史资料了解,在本书中就没有第一人称讲述的机会了。另外关于他的许多科学发明、发现也都没有提及。
2.2 从历史的角度,
作者的成功经历,正好映射了美国建国前夜的那些年——自由独立思想,勇于开拓、冒险,和勤劳致富精神等等。富兰克林个人的成功史,其实是美国建国史的缩影。
无数富兰克林们在那时为了抗争殖民管制,为了开拓和发展而努力,不知不觉地推动了历史、见证了历史。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到那几十年发生的事也改写了后面两百年的世界格局。
3. “斜杠”青年
200年前的“斜杠青年”精力恐怕比今天的打工人旺盛得多。他不仅仅是在职场之外拥有一份副业那么简单。富兰克林同时是:印刷工,商人,文人,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
富兰克林起点并不高,出身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从初来乍的“费(城)漂”,到如上这些“斜杠”社会标签,再到100美元头像的至高荣誉。我理解富兰克林成功的原因有如下:
1. 家庭背景:出身手工业家庭。宗教、教育意识强。
2. 知识积累:酷爱读书,勤于思考和写作。
3. 个人管理:高度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改进。
4. 人脉经营:广泛结交文化、政治精英。
5. 贡献价值:帮助社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帮助他人成功。
6. 时代背景。新兴、自由的社会土壤,与殖民地落后的宗主国模式的矛盾积累,不可调和,并处于矛盾爆发前夜。
简单说,自我积累+自驱力+大时代背景。
4. 个人管理
书中的富兰克林谦虚地介绍了“十三条美德”,和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放在今天鲜有人能做到。
4.1 十三条富兰克林美德,摘抄在这里共勉,
1. 节制。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2. 缄默。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避免碎语闲言。
3. 秩序。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4. 决心。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5. 节俭。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6. 勤奋。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谓之举。
7. 诚信。不害人,不欺诈。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8. 正义。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公利民的应尽义务切勿放手。
9. 中庸。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10. 清洁。身体、衣着、居所,不许不干不净。
11. 平静。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12. 贞洁。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接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13. 谦卑。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这个表格是作者一生坚持的自我管理工具。在今天的互联网语言体系里叫“复盘”。
同样,如下作息时间表也伴随了他自律、勤奋的一生。
这两个工具直到今天依然热度不减。
5. 立体地读
5.1 对比。
富兰克林对13条美德逐一作项目管理式的表格管理,对照《了凡四训》提到的“功过格”。后者对自己做的善事、错事逐一记录管理,反思。穿越一百多年的两位作者的自省方法论异曲同工。两个表格非常相似。
《丘吉尔自传我的早年生活》的文风与本书类似,重点介绍了家庭背景、童年、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叙事平淡、易懂,传递的内容丰富、精神深刻。书中的片段比如童年丘吉尔游泳和费城街上的青年富兰克林一样,像看过的电影片段一样一直印在我脑子里。
同样,文章中提到了大约19本著作。包括对读者影响巨大的,和作者自己写的畅销书。拓展阅读计划:穷理查历书、名人传、天路历程。
——这里特别推荐他自己写的畅销书《穷理查历书》。是当年的畅销书,不是现在那种。
5.2 批判。
要想立体地了解一个人就要读不同的书,读不同人写书。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写的《富兰克林传》重点记录了富兰克林事业巅峰的后半生,与本书互补。并且从侧面、背面多个角度观察富兰克林。适合与本书共读。
他很完美,但不是完人。
6. 关于自传题材
“印刷工”的自传突破了我对斜杠人生的认知边界,也激发了我对自传类书籍的浓厚兴趣。其实像李光耀、查理芒格、叔本华、富兰克林本人等这种级别的人物都不约而同地推崇阅读自传。
读自传/传记,在我看来就是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体验几十年的高光人生。读多了传记类以后会发现很多名人的“人生剧本”惊人的相似。比如:优质的原生家庭,酷爱读书,擅长体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