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影视,文字总是能够承载更多的意义,对于《挪威的森林》,电影版会被诟病也在常理之中。
直子,绿子,渡边,永泽……他们在文字里的形象是村上塑造的。但是,一千个读者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总会在每个人心中活成不同的模样。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关于孤独,关于生命的影片,从开始到结尾,由渡边的视角安静地道来,基调悲凉,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真切地爱着,成长着,直至疯狂。
电影的开始,是1976年的春天。和煦的阳光下,白色的花朵安静地开在簇簇绿叶的灌木丛,鸟儿轻快的鸣叫着,直子在树荫下悠闲地踱着步子,含羞带笑地看着两个打闹的少年,美好得如同大地萌发的新芽,和青春的少男少女一样,充满着生命的蓬勃。可是谁能看到地表之下,黑暗处的悲伤呢?
木月在迷茫与困顿中,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之后,悲剧的色彩仿佛是从被刺破的缺口涌入,渐渐弥漫了世界,无论是直子还是渡边,他们都被困在这个迷雾的森林里,找不到出口。
死了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仍要继续生活。不论你正在经历什么,生命都会毫不留情地推着你前行,无法拒绝成长。
渡边选择了逃离,将那种绝望掩埋于心底,去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直到再次遇到直子。
直子是痛苦而绝望的,她对木月炽烈的爱,使她困在迷雾森林,一遍一遍地回到他们共有的那个世界,直至疯狂……
她形容过她和木月的关系:
就像两个光屁股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小孩,累了就相拥而眠,饿了就吃树上的香蕉。
这种淳朴天真的感情美好却又脆弱,一旦毁灭,就成为直子一生的桎梏。她不想再成长,只想永远在十八九岁轮回。
她被木月一遍遍呼唤,引诱着去到那个他们共同的世界。直子不想背叛她和木月的感情,但是,这个世界虽然满是缺憾,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渡边是直子的希望,是直子与这个世界桥梁。他没有像木月一样放弃直子,他曾为她变得更加强大,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拯救她。
对于远离这个世界直子来说,一边守着绝望一边期盼着希望。可是,当渡边的手伸过来时,她又害怕回到这个疏离的世界。害怕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和失望。希望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内心的,妄图从别人身上得到是徒劳的。
直子的离去,对渡边来说是痛苦的。他在海边的礁石上哭泣大喊,撕心裂肺地放纵自己。
可是,对直子自己来说,生命对于她已经是很残忍的坚持,在死亡和生存的边缘,不断地被拉扯,内心的恐惧绝望痛苦使她更向往纯净的世界,那个和木月共同的纯净世界。
如绿子一样坚强乐观地活着是如此可爱,但是我们也不必苛责直子对生命的决别。
生命很可贵但也只是一个形式,我们活着有时只是一种需要。每个人活着要面对的东西都是不同的,除了自己的人生,别人要怎么生活,我们并没有权利去做主。
绿子,如同一道阳光一样照进了渡边的生命里。绿子和她的名字一样,是鲜活的充满希望的。看着她明亮纯净的笑容,就像是从未经历过生活的伤害一样。
但其实,她也经历过很多绝望的事情,她经历母亲的死亡,父亲的疾病……生活给她的伤害不比直子少,但绿子选择了不一样的态度。她绝不认输:她为了省钱买锅可以一个月只穿一副胸罩,她讨厌高中学校,却更要坚持去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生病了爬也要爬去学校。她永远是一副自然而然的不服输的样子。
虽然,她的内心明明也很脆弱。她在雪地里抱着渡边说:我可以等你,可是不要再伤害我了,我已经受过很多伤了。
绿子这种渴望爱又认真对待的模样,阳光开朗,是她最可爱的地方。对生活的态度,正是她和直子最大的区别,渡边也不自觉地被她吸引。但是,渡边对直子的爱和责任,又使得他压抑感情,刻意远离绿子。
最后,渡边给一直等待他的绿子打了电话,向她诉说了他的爱。绿子的脸上漾起微笑,透过窗台的阳光温柔成了暖橙色。
电话那头的渡边却不知道自己迷失到了哪里。绿子的天空是明亮温暖的,而他却留在黑暗里,不知方向。
仓促,又遗憾。电影就这样结束了。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残忍而现实的过程,不断地失去,不断地放弃,在一次次的痛彻心扉中学会成长。
有人接受不了这种成长的残忍,选择永远留在了迷雾森林;而接受了这些成长的人,只能背负着满身的疤痕,继续前行。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