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似在一个围城之中”这是杨绛先生为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写的序言,也正是这短短的序言,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去细细品读、思索、感悟一代大师的经典作品。
《围城》中多出提到多角情爱。船上,苏文纨倾心方鸿渐,方鸿渐却被鲍小姐引诱了去。上海,苏小姐喜欢方鸿渐,却同时招来了赵辛楣等几个男人,方鸿渐为苏文纨醋意大发,而方鸿渐却喜欢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苏文纨破坏了方、唐的爱情,方鸿渐又陷入和孙柔嘉、陆子潇的三角……《围城》叹为观止地描写了在那个年代情场角逐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可笑情状,嘲讽了卑鄙放荡、自私狭隘等种种具有普遍性的人性之丑。
人性如此偏狭卑鄙,人与人自然难以相处,人生也就永远追求不到理想境界。然而人又是喜欢幻想的,总希望新的处境能够胜过现在的处境,所以,人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心态。人所追求的一切境界都不过是一座“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在国外读书,放荡不羁,在归国之前,用钱买了一所并不存在的大学的博士文凭;他追求过苏文纨,追求过唐晓芙,和他有恋爱性质的女性多达四人,而这样一个交了桃花运的人,却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他所追求的婚姻生活,也成了束缚他的牢笼,最终也只得和孙柔嘉分手。而方鸿渐在事业上更是一个失败者,他在学术上更是胸无点墨,先是在未过门的丈人的银行里挂一个名,后因得罪岳母而被赶出银行,后又无意间拾得一个三闾大学副教授的职务,在学校中饱受与同事勾心斗角的痛苦,又被学校解职,只得靠赵辛楣之力在华美报社担任一个清闲的职务,但他的这份工作又因自己的婚姻围城而轰然倒塌。在小说的结尾,钱先生写到方鸿渐又要去投奔赵辛楣,虽然书中并没有结局,但结果可想而知——方鸿渐,一个自命不凡而又胸无点墨的中层资产阶级小人物,在这样的社会城堡中的游戏必然会是失败的。
在那个社会,还有多少人苟且在“围城”里,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忍受着孤独和痛苦,因为怯懦而被社会被时代所抛弃,比起上层社会中的尔虞我诈他们显得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只得让黑暗慢慢蚕食自己的灵魂,吞噬着自己的操守,使自己堕落向深渊,成为黑暗社会的无人同情的可悲的被连累者。
在这乌烟瘴气中,刀光剑影,杀戮和生存并存,竞争和淘汰轮番角逐。人们在官场,情场,名利场中,腥风血雨中弥漫着的腐烂的气息令人发指,趋炎附势中附带的所谓的人情令人作呕。那一个个在围城里的人们,无论是官员还是知识分子,都丢失了他们最纯真的东西,无论是对于友情,爱情和事业。或许这个社会不需要那些,黑暗的社会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蚕食了人们的灵魂,使得一部分人渐渐麻木了,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成为官僚阶级的奴隶。而奴隶们本身也适应了这种身份,他们不去反抗,甚至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社会的黑暗,使得方鸿渐为代表的不谙世事的留学生在爱情上,在事业上处处碰壁,使得以苏文纨,曹元朗为代表的精于世故的知识分子又陷入金钱与权势的围城……生活也许就是这样,有一个围城去禁锢灵魂,如果能够坚守底线,守住原则,那围城也只不过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罢了。
末了,想再说一下围城理论,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无论你在城中或是城外,尽量做好眼前就是了,人生本来如白驹过隙,任何一段时间,都是无法回去的属于你自己的唯一经历,且行且珍惜。
《围城》,围的不是城,是悲剧;《围城》,围的不是人,而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