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如果我说这是我给《后会无期》下的注解会不会显得很LOW。
很多年前有个关于韩寒写书的故事,因现已无法考究,称为段子也未尝不可。
据说,曾经有一个问题是:“韩寒的小说中写到的人物为什么写着写着就没了”,“标准解读”是:“为了表现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有些记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表现了青春的迷茫…………”后来有人问到韩寒,韩寒说:“我写着写着就忘了”。
电影也继承了韩寒的一贯思路:开头的第一人称“我”,抽根烟就再也不见了;“那专注于灯泡的”、“我们只配错过的姑娘”,从开头就心心念念,抽了几杆球“克制”了一下也不见了;而本片的真正主角——那辆车……到最后竟然也没了。
只是这一次,韩寒再也不会说“我拍着拍着就忘了”,说了也没人信。
江河浩汉,人在里面飘来飘去,无非都是相遇,而后短暂相伴,最终恐怕还是要相忘。只是,这种相忘,只是没再见面,难保心里不挂念。就算不挂念,总有某个瞬间——比如喂马达加斯加的时候、吃炖牛蛙的时候、写书憋不出来的时候、上厕所没人送纸的时候——会想起吧~
有个跟克制差不多牛X的词儿,叫潜移默化。可能看着韩寒的书一起长大的读者们也都承受着这种潜移默化吧。我们看着桀骜不驯到低调炫耀,看着锥子脸变成大叔脸,看着他头发越来越短——不要怕,这一段不是粉丝煽泪文。这一段只是想说,其实,我们,我跟我身边的人,书架上的作者,耳机里的声音,我们一起走过的路,即使什么都没变,只要还在走着,就已经渐渐变成不同的风景。
其实没人知道最终我们追寻的什么,有人说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生来就是为了做什么于是一生去追求我一点都不信,比尔盖茨出生的时候也只认识妈妈的乳头不认识代码来着。就像到最后,我们也没看到最西边的学校长什么样。
只是一路向西,一路向西,渐渐地把很多东西丢在路途上,身上留下潜移默化,眼前只有一片沙漠,身后只有一片海洋。从海洋出发,到沙漠搁浅,或者从沙漠出发,到海洋沉溺——其实没有方向,唯一的方向是前面;其实也没有终点,唯一的终点是到达。
后记:
其实几乎是立刻马上就去看了电影,然后没有动笔。看了太多的影评之后终于觉得,电影是导演自己的玩具,其他人都是看着别人玩耍在周围胡说八道。然后就有胆子胡说两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