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少不了的是餐桌聚会,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朋友圈里各种晒过年,还是感觉人们很在意这个节日的,毕竟是传统习俗。
和往年一样,我们要一天的时间去两个姑姑家里,爸妈也会一起去看姐姐姐夫的。这样就是因他们的团聚我们才有了和表兄弟姊妹之间的联系。随着中国的家庭结构不断变化,想必这样的关系联系也会日渐减少,二孩子家庭还是可以再次重燃这样模式。
老人们在家里最多的就是相互陪伴,看看老姑也能夫唱妇随,大姑也伺候笔墨纸砚,曾经她们都是家中要强的女人,现如今也是改了性子慢慢生活。
老姑父以前乡镇里的兽医,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宠物医生了,他刚退休在家还是闲不住,邻里相亲有找给家里牲畜家禽看看毛病,他还是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农业发展也不再是农耕养殖,人们都纷纷出去打工,所以一来二去的找他的人少了很多。那份助人的热情也随着不被需要而减退了许多。他幽默风趣,和我们这些孩子们从来也是经常开玩笑,是个老顽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去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也和老姑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唱歌。这人因为人缘好,好组织,把村里或者四面八方的爱好者也聚在一起,弹弹琴、唱唱歌、聊聊大天,大家也是欢天喜地的。这不,我们刚到家里,看到他们新置办了一个K歌音响,几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拜年也热闹。
从前老姑总说“你爸妈就是在文艺宣传队里的,那时候唱样板戏都是年轻人,他们还是我给尽力撮合的呢”所以我妈对老姑也是总说“二姐特别好!”他们四人合唱《长相依》真的很有感觉啊,也让我们与父母要多聚在一起,与亲人多见面。
老姑也是特别疼我的,从小把我当成闺女一样看待,每到放假总要带着我去她家和表姐妹们一起玩,那时候大表姐是爱生气,因为我和二姐关系太好了,直到现在她见面还是开玩笑着说“你们多好啊,亲姐妹一样。”这凤姐啊,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姐妹。还有龙表弟,我们是同龄的,前几天微信调侃还乐半天,还是小时候一块玩大的感情深啊。一幕幕的回忆在记录中总能让自己时时微笑,也好怀念小时候的我们一起玩耍的样子。
老姑家和大姑家是一西一东,我们总要一天时间才能去两家,成了习惯了。
大姑家里一直是书香风格,缘起在于大姑父自幼喜欢读书写字,无奈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实在太艰苦,哪有闲情逸致读书写字啊,一家人都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的春风也是佛面而来,姑姑所在的镇子是地毯盛行,直到现在也是成了地毯之乡。记得大姑很能干,小艺姐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大姑干起了地毯加工,从不再使用的学校到村里租的厂房,直到后来回家办起了地毯厂,从艰苦的时期到现在的繁荣,真的历经千辛万苦,大姑的创业精神和豁达的心胸以及周到的为人处世风格,也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还有就是小艺姐敢闯敢干的劲头,诚信做人做事的品格也是这些年走过来的底蕴,一家人都受姑父的影响,学起了书法,这也是他们在这些年商场上摸爬滚打之后愈发认识到:人要有自己的生活与爱好,再忙不忘了生活,挣钱再多不忘了德行最重要。
当大姑父问我想要什么字的时候,我告诉他写《苔》吧,300年前清朝袁枚的一首小诗,也是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夜火爆的诗歌。我想这副作品应该送给家里所有人,我们都是苔花一样小人物,但是我们即便再平凡也要努力向牡丹一样绽放自己,生活在于创造!生活的美好在于营造!家庭的美德在于传承,家风的形成在于人人去做。
大姑和大姑父可是属于一辈子在一起,一辈子都在吵的类型,可是今天大姑父说“人老了就是伴了,那段时间我们俩谁都起不来床,一个这头一个那头,就那么看看,现在就是伴啊!”年过八十岁的大姑父满肚子学问,却始终那么谦虚,小艺姐说,“可惜了满肚子学问烂在肚子里!”人和人真的不一样,他就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写的字已经很好了,但是总觉得还不行,拿出去给家人可以,给了外人别让笑话,因为高人很多啊。其实,不管有哪些高人,我们还是要自信的展示自己才华,因为也许我们过分的否定了自己,也可能埋没了自己对别人可能有的一份帮助和贡献。不过对于自己而言,他真的内心世界真的很饱满。
我们临走时候,他还让我把喜欢的好词或者诗词发微信给表姐,让她们转告他,他在家会写这些字留给我,也可以送给喜欢他书法作品的人。祝愿我的姑姑、姑夫健康长寿、幸福安宁!
还有我的爸妈,兄弟姐妹,还有我们的孩子们!2018年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一起努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更有所收获,如今天的雨水节气一样,温润祥和,清新淡雅,有份爱与被爱,还有感恩。
过年的记忆就是与家人一起,因为只有这样的节日才可能聚集更多家人亲情。一份浓浓的情是每一个人珍惜的付出,爱不需要回报,如同父母爱子女一样,爱是包容也是容己。在这样的日子里,相信懂得有份亲情的人都会无比珍惜,因为他们曾经付出的远比现在我们的一个拜年要多无数倍。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