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刚过, 过年的记忆还停留在脑海里,让人回味。
说起过年的记忆,儿时的经历最为难忘。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每家每户的条件都相差不大,家里孩子也多,日子都过得比较紧巴,平时家里都是以平常蔬菜为主,少见荤腥。哪天家里餐桌上有个辣椒炒鸡蛋,那也是家里来客了,用来待客以示主人的热情好客。只有到了过年,餐桌上才会有好多平时想吃也吃不到的美味,太诱人了!
那时候过年,很是隆重,有一种仪式感,所有过年的准备都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什么时候做什么,一点都乱不得。一进入农历十一月,家家户户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首先是要腌制各种腊味,香肠、腊肉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再拮据的家庭,也要想尽办法做点,给孩子们一点盼头。所有的腊味都是自家动手腌制的,记得小时候,家里每次做香肠的时候,总是被母亲抓差,帮忙扎气眼、绑绳子、打结。每年这个时候,在我们这个南方小城的大街小巷,就会看到一处处别样的风景,家家户户门口的竹篙上,晒着一串串的美味,有香肠、腊肉、土鸡、兔子、番鸭、猪肝、猪尾巴等等,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让人垂涎三尺。
等到这些腊味晒干,用柴火熏制好,就到腊月初了,这个时候该制作各种点心了。那时不像现在,超市、农贸市场里各种糖果点心应有尽有,正月里待客的点心都是要自己做的。用红薯刨成薄片,然后用油炸成的红薯片,还有一种用粘米和糯米按比例分别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浆,过滤后再蒸熟,团成团晾到半干再切成薄片去晒,然后油炸的一种点心,我们这叫“片子”,简直不要太好吃了,就是做法太复杂,现在几乎没有谁会去手工做了。用爆米花做的炒米糖(有的地方也叫冻米糖,制作材料略有不同,做炒米糖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人来做,还得几个人来配合。熬糖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火候掌握得不好,一锅糖就砸了,做出来的炒米糖就会发苦。在我的印象中,老爸做得炒米糖几乎是年年成功的,直到现在,那种味道还甜在我的心里,因为这是爸爸的味道,家的味道。老爸已经走了好多年了,这种味道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时候过年还有一件非常盼望的事,就是有新衣服穿。我们家是有分工的,爸爸准备吃的年货,而妈妈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要给全家所有孩子准备过年的新衣。这是一样很繁重的工作,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不可能到店里去买,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妈妈就要在晚上给我们做衣服。因为我在家里最小,又是女孩,妈妈还会为我做一双新鞋。大年三十晚上,早早洗了过年澡(我们这里过年大人小孩都必须洗个澡,大概是要把晦气洗掉的意思),换上新衣服,还要特意到邻居家串个门,其实就是想在小伙伴面前显摆显摆!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守岁,实在熬不住睡了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穿好衣服,伸手一掏裤口袋,一个大洞,原来头天晚上藏在裤袋里的花生被老鼠偷吃,把裤袋也咬烂了,我哭得伤心不已,为我的花生,也为我最爱的这条新格子裤。
过年最让小孩子兴奋的就是走亲戚了。不光有压岁钱,还可以到七大姑八大姨家吃好吃的,每天吃东家,尝西家的,每家的菜味道不同,让人乐不思归。过年也是考验各家烹饪手艺的时候,大家都会拿出看家本领,摆上满满当当一桌子的菜。那些自家熏制的腊味就派上用场了,蒸香肠、蒸腊肉,炒熏鸡熏鸭,熏干的猪肝、猪尾、猪耳朵加桂皮八角下锅卤过,切成薄片,可是下酒的好菜啊!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还在厨房忙碌,小孩子已经吃得满嘴流油。“舅妈,你家的腊肉真香!”,“好吃就多吃,在舅舅舅妈这里不要客气哦”。“婶婶,这碗辣椒炒蕃鸭辣得真有味啊,我还要吃碗饭。”一餐餐的团圆饭,透着浓浓的亲情。
现在家家条件都改善了,平时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过年时再也不需要自己动手,各种点心应有尽有,很多家庭选择在酒店里请客团圆,省事是省事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其实,过年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孩子在客厅里打打闹闹,大人们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开饭了,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共享天伦之乐,这才是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是中国人的年味,也正是让我们每个人心心念念,不能忘怀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