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佳人-杨贵妃传(下)

   —PIXIU小品文


  八、死于马嵬坡

  1、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18万铁骑铺天盖地迅速南下,兵锋直指东都洛阳。他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就是要帮助皇帝清掉身边的权臣杨国忠。

  当时,玄宗正在骊山和杨贵妃泡温泉,听到消息后,还以为是谣传。“不可能,安禄山是我的干儿子,我待他不薄,他咋会造我的反?不要瞎传!”很快,河北、山西等地一张又一张的急报像雪片一样飞来,飞到骊山,飞进华清宫,飞到了玄宗面前。他吓坏了,马上召集宰相重臣商量,怎么办?这些智囊们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国家已经几十年太平无事了,好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了。

  安禄山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像天风海雨从天倾、巨风挟树撼高楼一般,很快席卷了大河南北。起兵第23天,叛军就渡过黄河,当天攻下了灵昌郡(今河南滑县);第27天,陈留(今河南开封)太守打开城门,纳贼投降;第29天,荥阳兵临城下,当天失守,荥阳太守被斩。叛军无比兴奋,气焰更加嚣张,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年轻女子就扑上去……然后迅速拿下虎牢关,扑向洛阳。3天后,安禄山就占领了大唐帝国的第二心脏—东都洛阳,建立新朝廷,自称燕国皇帝,撕下“清君侧”面具,与大唐皇帝公开叫板。

  紧接着,安史叛军扑向长安的最后一道天险门户—潼关。如果潼关失守,长安也就危在旦夕了。玄宗听信谗言,马上下令斩掉御敌不力、丢了洛阳和陕郡的两员将星高仙芝和封常清。

  大唐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哥舒翰,临危受命,担起平叛护国大任。他本已年过花甲,又因中风后遗症在家养病,却不得不出马。哥舒翰带领20万大军据守潼关,坚持不主动出击,双方僵持对峙了好几个月,叛军未占到丝毫便宜。

  哥舒翰的计划是:“安禄山的主力被耗在潼关,时间一长,他的后勤补给就会出问题。朝廷可以派郭子仪的大军从山西出发,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叛军必会军心动摇,安禄山也肯定要回兵救援,河北官军可以借机来一个中途袭击。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全面出关,与郭子仪大军、河北军来一个遥相呼应,上下夹击,中途侧击,安禄山必败。”

  可惜,6个月后,哥舒翰的计划被打乱,潼关一下子失守,10天后长安沦陷,玄宗皇帝逃出长安,开始了流亡之旅。而造成朝廷决策错误,逼迫哥舒翰早早出兵,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正是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和哥舒翰素来不和,为了报一己私仇,他天天怂恿玄宗说:“哥舒翰守在潼关几个月,拥兵20万,却干守着潼关,连一兵一卒都不动,我怀疑他是贪生怕死,不敢应战!陛下,您是不也记得?当初,召他到潼关抗敌时,他就推诿说自己身体有毛病,一百个不情愿。如今,河北一带已经光复,身居洛阳的安禄山被隔在了河南,郭子仪的大军即将开赴范阳,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了,现在正是最佳时机。但哥舒翰像一个缩头乌龟,一次主动出击都没有,我堂堂天朝的面子都让他丢尽了!这样下去,贼人不灭,其嚣张气焰不减,洛阳何以收复?陛下,该催促哥舒翰马上出关发起进攻了,机不可失啊!”

  很快,玄宗连下了10多道诏书,甚至一天发了催战书好几次。哥舒翰没办法,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带兵出了潼关,结果在宝灵之战中全军伏没,不仅潼关失守,而且安禄山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大唐帝国的心脏—都城长安。

  潼关失守的消息一传到长安,唐玄宗就知道一切都完了。当天夜里,他便扔下都城、朝官与百姓,带着杨贵妃等人秘密逃出长安,仓皇西逃。

  2、西逃之旅

  跟随玄宗一起偷偷逃跑的人,有杨贵妃、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以及太子、皇子、公主、妃嫔、皇孙,还有杨国忠等少数几个大臣,此外就是一些亲近的宦官和宫女。

  玄宗一行出了长安西门后,让宦官王洛卿作先导,告诉沿途郡县准备接待。756年6月13日中午,当饥肠辘辘的逃亡队伍抵达咸阳时,连半个接待官员都没有。咸阳县令早就溜了,就连负责打前站的王洛卿也逃得无影无踪。

  玄宗只好命人在咸阳街头张贴告示,说皇帝驾临了,希望能有忠于朝廷的官吏或百姓出面接待。结果,响应的人一个也没有。负责膳食的官员跑遍全城,才好不容易弄了一顿比较像样的午膳。至于护驾将士的午餐,玄宗则让他们分散到各处自行解决,约定下午2:00回来集合,然后继续出发。

  当晩将近12:00,玄宗和贵妃一行抵达金城(今陕西兴平市)。这里比咸阳更不堪,不但县官逃之夭夭,连老百姓也跑得差不多了。白天没讨到饭吃的禁军将士跑到老百姓遗弃的家里,翻箱倒柜,自己动手,总算饱餐了一顿。

  到后半夜,疲惫不堪的逃亡队伍终于来到了金城附近的驿站,驿卒早就跑光了,到处黑灯瞎火。大家草草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继续赶路。

  6月14日大约中午时分,玄宗一行来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马嵬镇)。这里距长安100多里,驿站建在马嵬坡的道北。马嵬驿只是帝国千百个驿站里面极为普通的一个,但它马上就会因为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名垂史册。

  3、马嵬驿哗变

  来到马嵬(wéi)驿后,护驾的禁军忽然不干了,停止了行军,因为他们心里郁积了太多的不满。

  这些禁军官兵都是长安人,仓猝跟随玄宗出逃,事先毫无准备,被迫抛弃了妻儿老小,本来心里就一百个不情愿,加之一路上连饭都吃不饱,更让他们感到委屈和不满。于是,一路走来,委屈变成了抱怨,抱怨又变成了愤怒,愤怒升腾到极点就必须要发泄。在马嵬驿,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说:“皇帝连国家都不要了,我们跟着他干嘛?”随即士兵发生哗变。

  禁军长官陈玄礼知道,这回麻烦大了。如果不给怒火中烧的六军将士找一个宣泄的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马上有了主意,对部众大喊:“如今,我们走到这个地步,国家分崩,百姓流离,生灵涂炭,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宰相杨国忠就是罪魁祸首。”

  禁军将士齐声高呼,要求诛杀身兼十五职、权倾内外、扰乱朝政的宰相杨国忠,以谢天下。

  陈玄礼知道,诛杀皇帝的宠臣杨国忠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就是叛乱。于是他请示了太子李亨,说了这个计划。李亨没有肯定,也没有反对。不反对就等于默许,杀杨国忠就这么定了。

  恰巧在这时,有从长安一起逃出来的吐蕃使节,他们正围在杨国忠的马前诉苦,说他们找不到吃的。杨国忠很不耐烦,准备打马走开。

  陈玄礼灵机一动,马上回头大喊:“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杀了他!”

  随即,士兵们一拥而上。有人放箭,射中了杨国忠的马鞍。杨国忠吓得大惊失色,掉头就逃。很快,哗变士兵就追上了他,一人一刀,转眼砍成了肉酱。随后,割下他的脑袋,挂在了驿站的大门上。

  就这样,天宝末年最得宠、最不可一世的宰相杨国忠,稀里糊涂地死了,化作一堆肉酱。

   “杀一个是杀,杀一群也是杀。为什么不把平时看不顺眼的那些家伙通通杀掉?”

  紧接着,局面开始失控。乱兵们把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揪出来,杀掉;把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揪出来,砍了脑袋;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呢?一样,只要是杨家人,一个都不放过。

  御史大夫崔方进吓得面无人色,但他仍然放不下领导架子,哆哆嗦嗦地说:“你们怎么敢杀害宰相?”话音未落,人头就离了身。

  玄宗听到外面一片喧扰,问:“发生了什么事?”侍从支支吾吾地答:“听说是宰相杨国忠谋反,已经被士兵们杀了,还有杨家的许多人……”

  玄宗大为震惊,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这个皇帝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安抚士兵,以免他们有进一步的过激行动。”

  于是,玄宗拄着手杖,趿拉着便鞋,踉踉跄跄来到驿站门口,跟护驾的士兵们说了一大堆好话,没用。

  玄宗无奈,只好让自己的代言人高力士出面,问大家到底想要什么?高力士带回的答案是:“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顿觉五雷轰顶,天旋地转。“什么?士兵们还要杨玉环死?她不过是个女人,从没参与过政事,何苦要跟她过不去呢?”

  然而,这只是玄宗的个人想法。在时人眼里,杨玉环跟历史上的妲己、褒姒(sì)、赵飞燕姐妹有什么不一样的,难道不都是漂亮女人,不都是长着一张祸国殃民、媚君惑主的飘亮脸蛋吗?假如没有她,玄宗皇帝会陷入情网、荒废朝政吗?会宠任奸佞,最终导致安禄山叛乱,给国家带来这么巨大的灾难吗?杨玉环就是一个红颜惑主、狐媚误国的妖姬。不杀她,不足以平民愤;不杀她,不足以谢天下?

  玄宗还想作最后的挣扎,颤巍巍地说:“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杨国忠祸国该杀,可杨贵妃从没参与和扰乱过朝政,她无罪啊!”

  驿站外,不断传来叫骂声,局面随时可能再度失控。

  在这关键时刻,最了解并忠于玄宗的老奴高力士一看势头不对,开了口。他走到自己侍奉了几十年的老皇帝身边,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贵妃自然是没有罪,可将士们既然已经杀了杨国忠,又怎么会让他的堂妹杨贵妃留在陛下身边?假如贵妃想要报复,将士们的安全谁来保证?请您慎重考虑,此刻只有将士们安定下来,陛下您自己才有安全可言啊!

  高力士的话,一下子击中了要害。将士们已经铁了心要杀贵妃,贵妃不死,哗变就平息不下来,弄不好还会危及到皇帝的安全。此刻,玄宗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顺应禁军的呼声,忍痛割爱,舍弃贵妃;要么坚持己见,和贵妃双双归西!只能二选一,没有第三种选择。

  李隆基绝望了。他望了望阴云与杀气笼罩下的天空,又望了望满脸怒气的六军将士,最后看了一眼身边的杨贵妃,哽咽着说:“愿妃子善地受生……”说着,朝高力士做了个手势。

  就这样,16岁当了寿王妃、27岁被册封为大唐贵妃,受到唐玄宗专宠16年的杨玉环,葬身马嵬坡,死时年仅38岁。

      就这样,一位才貌双全、内外兼修、风姿超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历史上非常少见的后宫音乐家、舞蹈家、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

      就这样,一位性格婉顺、通音律、擅歌舞、有才气、智算过人又有文化底蕴的绝世美人,永远离开了尘世。她和玄宗皇帝共同缔造的千古爱情传奇也戛然而止。

      她,在38岁的盛年,如一朵雍容娇艳的牡丹,瞬间凋零折断落下,入土入泥入尘……李隆基心如刀绞,肝肠寸断,却毫无办法。


      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哗变)

      宛转蛾眉马前死(贵妃赐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金钗落地)

      翠翘金雀玉搔头(玉翠闪闪)

      君王掩面救不得(皇帝无奈)

      回看血泪相和流(血泪同流)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6年前,高力士负责把杨玉环带到了玄宗身边;16年后,他又负责把杨玉环从玄宗的身边带走。从22岁到38岁,一个女人生命中最惊艳最华丽的部分,就这样永远凝固在了泛黄的史册中。她的诗作《赠张云容舞》以及她和玄宗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从此便永远留在了后人的追忆、评论与遗憾里。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贵妃一死,马嵬坡事件也画上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句号。玄宗强打着精神,孤独地开始了一个皇帝与他的流亡者继续西逃的征程。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此刻,72岁的玄宗老皇帝太难了,不仅失去了他的九重宫阙,失去了他至高无尚的皇权与威严,更失去了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妃。他几乎是一路洒泪逃走的,惶惶如丧家之犬。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步撵启动,一路摇行,逶迤穿伏于三秦大地的层峦沟壑里,玄宗准备逃往哪里呢?四川,成都。他要在那里东山再起,尽快收拾旧山河。

  这时,太子李亨说:“父皇,您安心去吧!为儿要担起责任来,我愿坚守中原,尽快夺回长安,收复东都,诛杀逆贼安禄山,以挽回国耻。”玄宗点了点头。

  马嵬坡,成了玄宗皇帝和太子分手的地方,也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分界点。李亨分道扬镳后,决定北上宁夏灵武,组织力量,尽快反攻破敌。不久,他在灵武称帝,自号唐肃宗,遥尊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

  1年后(757年),李亨收复长安和洛阳,把父亲从四川迎京城。李隆基在返回中原途中,再次路过马嵬坡时,到处寻找着杨贵妃上吊的地方,睹物思人,久久不肯离去。但昔日佳人已不再,曾经的富贵温柔之乡又在哪里?

  君臣一行相顾无言,默默流着泪,向长安信马由僵归来。马嵬坡上芳草凄风,一片寒凉,真的是: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4、马嵬驿余音

  接下来,我们说说杨氏族人在这次事变中的下场。杨国忠和他的长子杨暄被乱刀当场砍死,其他亲属也没能逃脱灭顶之灾。(1)韩国夫人,随杨国忠死于乱军刀下。(2)虢国夫人,带着一对儿女,还有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侥幸逃出了马嵬驿,一口气跑到了陈仓(今陕西宝鸡市陈仓镇)。很快,陈仓县令薛景仙的手下就追上了她们。虢国夫人先杀死自己的儿女,又一刀刺死杨国忠的妻子,最后自刎。但她没能马上死去,被抓入狱中,失血而亡。(3)秦国夫人,早死,躲过了这场事件。(4)杨国忠的另外几个儿子,逃离了马嵬驿,最后却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

  就这样,安史之乱爆发才半年多时间,杨家便满门皆灭。如果我们从745年(天宝四年)杨国忠由四川进京算起,他的发迹史前后也不过12年;而专权的时间更短,满打满算才4年。想当初,杨家的荣华富贵别提让人眼红和羡慕,可转眼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借此机会,我们再补充说说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

  (1)陈玄礼,后来随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因护驾有功,受封蔡国公。760年辞官归乡,不久死于家中,3年后安史之乱结束。

  (2)玄宗李隆基和肃宗李亨。762年(马嵬驿兵变第6年),太上皇李隆基78岁病逝长安。不久,肃宗李亨也去世了,享年52岁。父子俩死于同一个月,前后仅差13天。他们父子都没等到第2年安史之乱结束的那一天。

  也就是说,李隆基时代爆发的安史之乱,后面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平定。其中,李隆基的儿子—肃宗李亨努力了6年,肃宗李亨的儿子—代宗李豫接过父辈的遗志,又努力了1年,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才于公元763年得到彻底平定。

  (6)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广东人,从小机敏仪美,谨慎细密,15岁被人送到武则天身边做了宫人,后来他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为姓高,结交上了武三思、李隆基。他从20多岁起就一直陪在李隆基身边。安史之乱爆发第3年,随玄宗从四川归京后,流放巫州。762年遇大赦归还,在归途中听说玄宗去世,呕血而亡,死后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7)诗仙李白,因参与李亨的弟弟—永王李璘兵变而被流放夜郎,遇大赦回家,寂寥孤独,寄居在叔叔李阳冰家里,也是于762年病逝的,享年62岁。

  也就是说,762年这一年非常特殊。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大宦官高力士、大诗人李白,这4个人都死在了762年。如果他们再多活1年,就会成为安史之乱结束的见证人、放鞭炮大大庆祝的人。然而,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他们都成了盛唐逝去的影子。

  5、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说法不一,有许多传说:(1)死于佛堂前。玄宗赐白绫一条,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佛堂前,杨贵妃自缢在梨树下。(2)死于乱军中。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亡。(3)吞金而亡。(4)逃到了日本。

  我们重点说说逃到日本的故事,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说杨贵妃在濑户海的一处港口登陆的。另一种是说在日本西海岸山口县一个叫久津的小渔村登陆的,当地有个“杨贵妃之乡”,还建有杨贵妃墓。《长恨歌》中有一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有人认为这仙山就在日本。

  11世纪时,日本著名女作家紫式部根据《长恨歌》写了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小说《源氏物语》。紫式部是日本宫廷的女官,负责讲汉学,她在小说里描述的源氏命运有许多地方与杨贵妃相似。当时的唐朝与日本往来十分密切,两国经常通船,所以传说是一个侍女代替杨贵妃去死的,而杨贵妃远涉重洋,逃到了日本,最终客死他乡。

  1963年,一个日本姑娘在电视节目上展示了一个家谱,说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曾宣称,她是杨贵妃的后裔。

  但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了一个大致相同事实:757年,玄宗从四川回到长安后,曾派人到马嵬坡寻找过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只找到一串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她没有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6、杨贵妃是红颜祸水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看看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按通行的说法,是五大矛盾促发了安史之乱:

  (1)贫富分化严重。财富被少数人占有,而底层百姓身负重税,遇到荒年只能背井离乡去逃难,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加剧。

  (2)府兵制度名存实亡。府兵制,创立于西魏时期,到唐太宗李世民时代达到了鼎盛。这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政策,农民平时耕田,利用农闲间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不仅节省了军费开支,还保障了农业建设。府兵制历时近200年,到武则天时代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它的基础是均田制,而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逐渐受到了破坏。依附在均田之上的军户连温饱都困难,根本无力自备武器和马匹。玄宗登基后,府兵制度下的军队只有10万多人。加之,国家安定繁荣了几十年,从没有发生过战争,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战能力。

  (3)社会阶层固化。开元后期,玄宗逐渐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终日贪图享乐,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过问政事。在用人上也出现严重错误,把朝政大权托付给宠臣李林甫,李林甫下台后,又交给了杨国忠,这些人横行天下,使政治日益败坏。

  李林甫有一句名言叫“野无遗贤”。那一年全国参加科考的学子,全部落选,即朝廷一个也没有录取。杜甫就赶上了这场闹剧,科考落榜后,他愤然指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而李林甫给出玄宗的理由是:“因为圣上是开明的君主,几十年来广揽贤士,现在天下已经没有闲置可用的英才了,他们已经全被皇帝用上了”。寒士没有了进取的渠道,而统治阶级骄奢淫意,引起中下层阶级不满,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4)当权者内部矛盾重重。晚年的唐玄宗害怕朝臣和将领勾结在一起,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重用地方节度使。各镇的节度使先是掌握了军权,后来又逐渐被授予了财权和治权,成了一种变相的诸侯。安禄山是胡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又认了玄宗做干爹,这样的人多安全。于是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大任都归了安禄山。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很大,权臣杨国忠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竭力排挤其他有实权的官僚,这就引发了权臣之间的争斗,所以安禄山“清君侧”的目标是他,太子李亨支持兵变,杀戮的也是他。安禄山和太子李亨的矛盾也很大,这属于皇权和臣权之间的矛盾。李隆基年事已高,随时可能让位给李亨,安禄山不得不提前考虑自己的未来,最终铤而走险,起兵叛唐。

  (5)自大唐外部的矛盾。唐朝周边有多个小国,比如契丹、室韦、新罗、突厥等。这些国家既要依附于大唐,又时刻觊觎大唐的财富,都在寻找掠夺的时机。在安禄山的叛军中,就有大量契丹和室韦的兵马。

  可见,导致安史之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还有与邻国间的矛盾等。导致安史之乱发生,是杨贵妃一个人的错吗?很明显不是。

  有后人指责杨贵妃是红颜祸水,主要逻辑是这样的:安禄山叛乱,是因为玄宗天天就知道享乐,怠政,而引发皇帝怠政的根源是女色,杨贵妃就是那个红颜惑主、狐媚误国的“妖姬”、“内嬖”、唐代“褒妲”(褒姒和妲己)。结论:她是罪人,对安史之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纵观杨玉环的一生,她从不过问朝政,没有扰乱朝政、干预决策、插手权力之争等恶逆行为。杨贵妃曾经两次被轰回娘家,她要是真有政治野心,肯定不会耍小性子。这从侧面说明她简单淳朴,没有什么城府,只是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和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了唐玄宗百般宠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却在政治的漩涡中被吞噬,成了盛唐夭折的陪葬品。她能得到历史的尊重,后人的追忆,这是一个核心原因。

  反过来想,武惠妃去世后,假如杨贵妃没有出现,是不是也会有另外一个女人走上贵妃之位,陪伴玄宗享受他开创的太平盛世呢?我们重新去细读历史,会知道历代王朝的大政方针都是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而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结局,又有多少完全是因为一个女人而造成的呢?把君王的过错、政权的安危,推给并无实权的女性,只是当政者的一种借口。

  当然,杨贵妃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她和玄宗的不伦之恋,破坏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玄宗沉湎于风花雪月,疏于朝政管理;杨家势力崛起,使大唐内部矛盾加剧等。她固然有一定责任,但历史大事件的形成,往往源于多种因素,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只是起到了催化作用。

  杨贵妃的正面影响也很多。她那种“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美貌,启发了很多的画家和雕刻家,比如《贵妃醉酒图》《华清出浴图》《真妃上马图》《贵妃春睡图》等都是流传不息的绘画主题。她的爱情,感动了很多的诗人和作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恨歌》。她的艺术,启迪了很多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霓裳羽衣曲》和《飞燕舞》。她的一生,还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传说和典故。

  杨玉环到底是红颜祸水,还是一个受害者,值得同意还是唾骂?总体来说,褒多于贬。更多的人是抱之以同情的,包括许多文人都为之倾倒,都曾写诗赞美杨贵妃。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说的非常中肯: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马多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张说当时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李清照认为,玄宗在位长达44年,晚年开始声色犬马,玩物丧志,他还以为自己有尧舜的功德,到处树碑立传。他不辨奸诈之徒安禄山,怀疑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忠良将士。其实,早在两位宰相张说和姚崇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之时,就预示着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张说可以说是诡计多端,最后却被姚崇出卖。许多人把大唐盛世的终结,归咎于杨贵妃红颜祸国,其实是片面的。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攻克了潼关,唐僖宗和他125年前的先辈李隆基一样,狼狈逃出长安,逃往四川,史称“僖宗幸蜀”。晚唐诗人罗隐途径马嵬坡时,不无感慨地说:


  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马嵬坡的山还是那个山,杨柳还是那些杨柳,依旧是翠绿依依。如今,又见皇帝的銮驾匆匆而来,奔向蜀地。这次不同的是,銮驾里坐着的主人不是玄宗了,而是他的后辈唐僖宗。在九泉之下,阿蛮(玄宗的小名)可要说话了:“想当年安史之乱,你们怪罪我的爱妃杨玉环,非要逼着朕缢死她。可如今,根本就没有什么红颜祸国的女人呀,你们为什么还要逃往四川呢?我必须要为当年的杨贵妃申冤报屈!”

  清人诗人赵长令说的更直接:“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亲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安史之乱的祸端都是由皇帝不辡奸雄,自己一手造成的,难道只因杨玉环长得美,长得倾国倾城,就该把全部责任推到她身上吗?

  ()《长恨歌》里遗长恨

  杨玉环去世50年后(806年),35岁的白居易到今天的陕西周至县作了县尉。有一天,他和陈鸿、王质夫等好友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把酒言欢之际,不由说起了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悲剧。

  王质夫提起酒杯,说:“说起当年这件事,太令人感慨了。若没有一位奇才用长诗完整记录下来,恐怕它就要湮灭无闻了,那样太可惜。乐天兄,你的长项是写诗,请试为歌之,如何?”

  让写就写,白居易正值新官上任、才气纵横之年,当即提起笔来,一篇不朽长诗《长恨歌》很快出炉。

  陈鸿看罢大赞,说:“我有预感,乐天兄的诗将来一定会留芳后世。我应当为你这首诗再配一个传记,作为应和,跟着沾沾光。”

  就这样,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就成了一对相辅相承、诗传合一、异曲同工的文坛双璧。

  1、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是一篇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歌咏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此前,唐人已经有歌咏,但他们大多是从历史教训、对当朝者的讽谏和红颜祸水的角度来写的。白居易却打破了这个格局,他表现的不单单是历史事件,而是重点突出了二人的传奇爱情。《长恨歌》共120句,840字,七言体,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李杨二人的相识、杨玉环的娇美和玄宗的宠爱。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诗人用“汉皇”隐指唐玄宗,说他统治国家多年,却一直找不到最理想的美人。开篇这两句看似普通,实则含金量极大。作为一国之君,你不重德行,不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倾国”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汉武帝的夫人李氏,“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倾国”的本意是指那些能让全国人为之倾倒的美人,后来又引申出另一层含义:思倾国,果然就让一个美人把国家倾覆了。开篇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的主基调。

  杨家有个女儿,天生长得美,娇养在深闺里没人相识。时机一到,她就被选到了君王身边。她到底有多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回眸一笑,就能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万种风情,把六宫中的美人比得都没法看了,都黯然失色了。数位从“一”到“百”,再到“六宫”,逐级递升,说明杨玉环的魅力不可抗拒,为后面受到独宠作了铺垫。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她着有云一般的鬓发,花一样的容貌,头上饰着摇曳生姿的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子里,她和皇帝欢度春宵。“春宵”与前面的“春寒”照应,为了突出良宵的可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春宵是那样美好,可它太短了,干脆睡到太阳老高吧。从此,君王就再也不上早朝了。这里不仅表现出李、杨的爱意十分浓烈,也折射出玄宗开始有了贪色怠政的兆头。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她享受着君王的恩宠,侍奉着皇帝欢宴,没有一丝空闲。白天伴着君王游赏春光,夜晚就和皇帝共枕同眠。“夜专夜”,指夜夜由杨妃一人独占侍寝之位。后宫里的美女有三千多人,但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了她人一身上。从“三千”到“一身”,是急速的数位递减,用以表现杨妃受宠之专、受恩之深。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们个个拜了爵,封了官,领了封地。真是令人羡慕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最厉害的是,她让天下的父母们都改变了心愿,不重视生男孩,只想生个千金。“列土”,指封给爵位和土地(食邑)。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骊山的华清宫,高高耸入云雾;美妙动听的音乐,随风飘荡,处处都能听到,像仙境一样。贵妃配合着管弦丝竹,轻歌曼舞,弄得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也看不够。这种歌舞升平、卿卿我我的日子,会永远下去吗?很快,一场重大危机悄然袭来。

  第二部分:写唐玄宗因美色而荒于朝政,引发安史之乱。为了平息马嵬坡兵变,玄宗被逼无奈,只能赐死贵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正在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玄宗一行从京城西逃,两天才走了一百多里路,来到马嵬坡。为什么行进的如此迟缓呢?因为那些“千乘万骑”本来就不想跟着皇帝逃跑,此句含蓄地反映出军心不稳,兵变即将发生。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来到马嵬坡后,士兵们发生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又要求杨玉环死。贵妃不死,兵变就平息不下来,玄宗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样,一代美人杨贵妃缢死在六军面前。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贵妃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在地上,无人拾取,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有玉搔头。闪闪烁烁,失去了主人,真是悲惨!一代君王,不是不想救她,而是救不了,只能掩面痛哭。离开前,再次回头眷顾,禁不住血泪交流。玄宗逃到四川后,会怎么样呢?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秋风瑟瑟,卷起黄尘漫天,君臣们历尽艰辛,踄过盘旋曲折、高入云霄的栈道,才抵达四川的剑门关。峨嵋山下行人稀少,太阳暗淡无光,旌旗也失去了色泽。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每当玄宗在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宫室)里遥望天上的月亮,看到的却是一片伤心之色;每当他在空山夜雨里,听见铃铛声响,就会发出令人断肠的哀叹。

  第三部分:写玄宗避乱归来后,物是人非的伤感,对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玄宗回到长安的皇宫后,发现水池庭苑依然如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柳,还是那样抚媚动人。荷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是她可亲的双眉。面对此情此景,睹物思人,叫人如何不会伤心落泪呢?

  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日子,却难度过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节。“春风桃李花开夜”,呼应前文的“春从春游夜专夜”,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的甜蜜爱情。“秋雨梧桐叶落时”,点出李隆基目前形影相吊的处境。一秋一春,相互对比,鲜活地表现出人物境遇的大起大落。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西宫、南内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也没人去清扫。当年的梨园弟子新添了白发,椒房里的宫女和太监们也是一个个容颜衰老。“椒房”,是后妃居住的地方,用花椒和泥涂壁,会散发香气。这两句属于寓居情于景、触景生情的经典,用凄凉的气氛,烘托出时光流逝、今非昔比的沧桑感。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夜晚的宫殿里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是辗转难眠。总觉得长夜漫漫,钟鼓迟迟不响,眼看着夜色一点点退去,天空渐渐露出了曙光。那是因为他放不下杨贵妃,心交力瘁,睡不着啊!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寒冷的鸳鸯瓦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冰凉的翡翠绣被,与谁共用?早年是“芙蓉帐暖度春宵”,如今是“翡翠衾寒谁与共”。一“暖”一“寒”,更显物是人非,凄凉孤苦。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已经过了一年,杨妃的亡魂始终没有进入我的梦里。如果能在梦中相见,也可以慰藉我的心啊!然而,连这样的期待也落空了。

  第四部分:写李隆基思念贵妃,请道士做法去寻找她。道士在仙境中找到了杨玉环,她还给玄宗稍了话,并附上信物。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部分主要以神话想象为主,讲了道士在仙境找到了贵妃的传说。具体细节,我们在后面会专门介绍。

  白居易35岁时,就是凭借这首《长恨歌》,一下子成了红遍天下的大诗人。当时,唐宪宗刚刚登基,马上把白居易从地方调到朝廷,授予翰林学士,不久安排他当了左拾遗(谏官)。这就是白居易的奇才表现。《长恨歌》为什么会成为流传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的典范?它的艺术特色如下:

  (1)格局大、立意高。白居易不是囿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小天地,而是把人物放在了安史之乱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大背景下去描写的,把时代离乱与个人感情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从开篇起就有一股荡气回肠、优美鲜活、哀婉动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2)主题明确、情节曲折,令人感慨不已。诗人围绕“长恨”这一主题,从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开始,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收场,留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遗憾。故事情节非常完整,可谓婉转曲折、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闭环。在故事推进中,看似娓娓道来,实则辗转腾挪,曲折迷离,通过不同地点和场景的转换来推进情节发展,营造出一步三叹、步步惊心的艺术效果。

  (3)语言优美精炼、节奏起伏跌宕、表现手法多样。《长恨歌》保留了古乐府叙事诗的基本特点,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风格熔于一炉,风格简洁明快,用词精当形象,全诗没有一句甚至一个词是多余的,堆砌的。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铺写、渲染、对偶、象征、借代、比喻、夸张等多种手法,情节富于变化,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非常传神。最可贵的是,白居易把帝王和皇妃的爱情化作了普通人的爱情故事去描写,像身临其境一样,全诗用了大量笔墨去展现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追寻、悔恨,反复去抒情,放在整个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在叙事与写景中抒情,故事通俗易懂,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其实,通俗易懂,也是白居易诗文的一大特色。相传,白居易每次写出诗,都要读给老人们听,直到他们能听懂。

  (4)艺术境界高,令人回味无穷。诗文的最后一部分,加了乐府诗应有的民间传说成份,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寄予未来、寄托美好的仙幻世界。杨玉环死后,他们的爱情不仅没有中断,反而上升到一个更高也更纯粹的精神层面。二人将来会在天界团聚,既顺应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又让《长恨歌》的艺术境界和感染力得到升华。

  白居易为什么会写出如此优美真切感人、直抵心灵的诗文呢?这源于他和湘灵的爱情悲剧。白居易19岁时与邻家的农村姑娘湘灵相恋,双双立下誓言:“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但白母嫌湘灵的家庭地位低。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后,想娶湘灵为妻,白母竭力反对。白居易晚上在长安加班时,写下“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直到37岁白居易才结婚,娶了门当户对的杨氏为妻,而湘灵终生未嫁。白居易写下《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这场持续了近20年的初恋,成了白居易一生的痛。所以说,《长恨歌》既是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遗恨,更是白居易和湘灵的长恨。一对有情人,在现实中无法走在一起,只能寄希望于在仙境中团聚。这就是《长恨歌》能成为千古名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5)《长恨歌》全文仅840字,却给后世留下许多成语和名句。其中成语有“碧落黄泉、回眸一笑、春宵苦短、天生丽质、梨花带雨、比翼连枝等。试想,假如让我们写一篇诗文,您会创造出这么多流传后世的成语吗?

  这就是白居易的伟大之处。他让《长恨歌》成了名垂成世的经典,他也通过《长恨歌》在35岁一举成名,他更让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变得家喻户晓,生生不息。

  2、陈鸿的《长恨歌传》

  陈鸿是白居易的好友,是一位很有文釆的隐士、小说家。他写《长恨歌传》是为了配合应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传》和《长恨歌》有什么异同呢?内容和结构基本上是同步的,陈鸿以传奇小说的手法,把诗歌中情节又叙述了一遍,相当于白话讲故事。不同的地方有两点:(1)对杨玉环的身世交代,陈鸿忠于历史,点出了杨玉环本是寿王妃的事实。白居易则隐去了真实的历史,只说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2)在表现手法上,陈鸿写得更加细腻详实,更富有浪漫传奇色彩。讲述了杨玉环成仙以及对玄宗念念不忘的恩情,预言二人后世会再续前缘,给整个故事画了一个悲情又圆满的句号。这是诗歌做不到的。

  3、玄宗和贵妃的神话传说

  最后,让我们说说玄宗和杨贵妃的神话传说,以结束这篇长文。

  公元757年(马嵬坡事件第2年),玄宗回到长安,日夜思念贵妃。听说一位从四川临邛(qióng)来的道士很有法术,能用至诚招回死者的魂魄。

  玄完大喜,就让道士去寻找贵妃。他腾云驾雾,疾驰如闪电,上登九天,下入黄泉,把天上地下都找了一个遍,却不能找到。

  忽然,听说东海有一座仙山,仙山坐落在虚无缥缈的云海间。玲珑的楼阁,萦绕着五色祥云,那里住着不少风姿绰约的天仙。其中有一位仙女名叫太真,她雪一样的肌肤,花一样的容貌,看起来很像杨贵妃。

  道士来到在金色楼阁前,轻轻叩响了西厢房的玉门,请求仙女小玉(吴王夫差的女儿)和双成(西王母的侍女)速去报知。

  仙女太真听说天子派来了使者,她撩动九华帐,从梦中猛然惊醒,披衣推枕,走出床帷,激动得来回走动,一路上把珠帘银屏一层一层打开。她发髻半偏,刚刚睡醒,来不及梳洗打扮,甚至顾不上扶正花冠,便急急忙忙走下堂来。

  阵阵清风吹来,仙山上的杨贵妃,衣袖轻轻飘起,就好像当年为君王表演《霓裳羽衣舞》时一样妩媚动人。

  杨贵妃在仙呆的太久了,听到玄宗派遣的使节到来,她的玉容流满了晶莹的泪花,就像一枝含蕊的梨花带着点点春雨。昭阳殿里的恩恩爱爱已经断绝,贵妃只能在蓬莱宫中苦度时光,十分寂寞。每当回头下望人间时,只能望见尘雾,却始终无法看到长安。

  贵妃仔细打听了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发生的事情,确认了来者的身份和用意后,拿出当年玄宗赐给她的金钗,掰成两股,又把钿盒也分作两半,一半自己留下,另一半请求道士带给玄宗。

  道士怕这一切是梦幻,不真切,就央求贵妃说一件她和玄宗私下的事情。贵妃说了三件事:(1)天宝十年的七月七日乞巧节(牛郎和织女的相会之日),在长生殿里,夜深人静时,我俩一起发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件事只我和太上皇二人知晓,你回去问他吧,他不会忘记。(2)我不会在这个仙境久居,还会和他再续前缘的。无论天上还是人间,我们一定有团聚的那一天。(3)请转告太上皇,他的时日不多了,请多多珍重,但不必心生烦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之时,但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也不会有了结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一起。

  道士回到长安,把这些话和物证一一呈上,玄宗感伤不已,当年4月去世。玄宗与杨玉环的精诚,终于感动了上天,后来由嫦娥做主,二人终于在月宫团聚了,永远不再分开,恩爱到永久。

  4、后世影响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围绕这两篇文章,加上民间的传说,诞生了不少戏剧作品。

  比如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名列当时的四大悲剧之一。明代有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戏剧家洪昇创作了长剧《长生殿》,成了几千年来在戏台上久唱不衰的经典。除了基本史实,《长生殿》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表现二人最终在月宫团聚的故事。这就是后人寄于其中的美好愿望。


  仙家美眷,比翼连枝,好合依然。

  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

  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

  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

  千秋万古证奇缘。





参考资料:

《血腥的大唐》(王觉仁著)

《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范西园著)

《新唐书·杨贵妃传》

《旧唐书·杨贵妃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