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四天时间里,每一天仿佛都是一场紧张而充实的战斗,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国培送教的活动中。
每一天的清晨七点多钟,迎着尚未完全消散的晨雾出发,开始一天意义非凡的行程。中午也总是在忙碌中稍作停歇,一点钟便准时开启下午的研讨交流活动。然而即便如此,疲惫感却从未将我淹没,因为与老师们一同探讨交流的时光,总觉得格外短暂,不经意间也总会被彼此照亮与温暖。在仙台镇实验学校的经历,更是给这段时光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第一天,我们来到这所农村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展示活动。十位小学语文学科专家,以及五十名学员教师只能挤在狭小的教室里。因为农村学校,没有专属的会议室,也没有太大的教室满足此次展示活动所需。空间的局促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但多少却是有些不便。让我意外又感动的是,我们在教室里进行着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的同时,学校已经安排工人开始拆除两个辅助教室之间的屋墙。第二天,一个观课议课的理想场地诞生了!可满足四十名学生,近六十名学员活动所需。那一刻,我的心中感慨万千。领导对我们寄予厚望,将这样重要的送教任务交付于我们,而学校领导也如此重视,并积极努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唯有努力,才是对这份信任和支持最好的回应。
此次送培送教,不同往夕,不再是单一的送课,给学校送的是六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这不也正践行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语吗?我在活动中,还承担了此模式当中的第四项环节——观课议课一天的活动。既要对全体学员教师进行一个小时的微讲座,让他们了解观课议课的全流程,带领他们学习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方法,还要组织两位老师现场上课,组织学员老师进行现场观课、议课。对于这一重任,我自然不敢轻视,居家整理讲座课件,撰写逐字稿;寻找相关理论依据;对观课议课流程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修改,方便老师们更好理解与使用;修改课件,尽量调整字体的字号,方便场地后面的老师也能在黑板电子屏幕上看到......
讲座中,我也不再站在讲台上,而是放下了手中的逐字稿,走进学员老师们当中,尝试着与学员老师们轻松互动。起初,内心还有一丝紧张,但随着交流的深入,那种紧张感渐渐消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讲座结束时,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之感。曾经对公开讲座的“害怕”心理,此刻已经被克服,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喜悦。这于我而言,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而这种突破,需要的是前期的精心准备,拓展阅读,以及对工作的高度重视!
还有那互动中,每一次与老师们的眼神交汇,每一次思想碰撞出的火花,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教育理念的播种者。我看到了农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提升教学能力的渴望。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拥有着不同的教学背景,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理解,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怀揣着一颗为学生奉献的心。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完成一次送教任务,更是要点燃众多教育者心中的火焰,让他们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这四天的忙碌,虽是身体上的疲惫,但却是心灵上的充实。无论是行程的奔波,还是学校的暖心之举,亦或是讲座中的自我突破,都如同拼图的碎片,拼凑出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画卷。这画卷里有汗水、有欢笑、有感动,更有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我知道,这只是教育征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但它所带来的力量,将推动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