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书# 卡尔·洛维特《尼采》
尼采的作品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时期约为1870年至1876年,这时他深受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一1883)、特别是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作为对R.瓦格纳的充满崇拜的年轻朋友,他相信的是对德意志文化的更新。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包括《悲剧的诞生》和《不合时宜的沉思》。
第二时期为1877一1882年,这时他受到实证主义影响。这一阶段,作为已经解放了的痛苦的精神,他什么都不相信,以便找到自己的路。这个阶段主要作品是关于“犁”(Pflugschar)的文章:《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和《快乐的科学》中的前四卷。
第三时期为1883一1889年,这时他力图独创自己的哲学。主要著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卷,1883一1891,亦译《苏鲁支语录》)、《超越善恶》(1886)、《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8)、《看哪这人》(1888)。后者是他的自传性著作。
尼采曾计划写一部对其哲学作总结性阐述的著作,书名几经变更,最后定为《权力意志: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但未能完成,他死后由他妹妹整理出版。
理解尼采首先需要了解他的时代背景:
尼采哲学形成于19世纪70一8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社会的内在矛盾已开始暴露,过去被奉为神圣的理性的秩序和道德观念已弊端百出,越来越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对以往一切重新评价,给未来发展指出新道路,已是时代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叔本华时代虽已开始显露,但尚不十分鲜明。许多人仍沉醉于理性主义体系中。
在尼采时代,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许多社会理想和价值急待重新评价,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已受到喝彩,西方文化正在经历自文艺复兴以来最大的历史转折。尼采以他的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这种转变。
他明确指出19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堕落和虚无主义,它使人丧失了对自己的生命力的信念,使人被禁锢于异己的力量之中,使人麻木、软弱。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过错,因而更加坚定地举起了对之猛烈批判的大旗。
尼采哲学的几个关键词或论断: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狄俄尼索斯精神、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说、超人哲学、上帝已死。
@三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