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再到《万物生长》《左耳》在国民的谩骂与自嘲中,我还是每场如约赴至。即便再烂俗的青春片,我还是看到了成长,看到了两个我。不擅长批判,懂得予以尊重,但如果有些东西被粉饰太多就显得特别不值钱,即便是17岁。
与前几部青春片不同,没有传统的学校,书本学习,没有狗血的堕胎,撕心裂肺。芳华放在了浓厚的政治时代背景下,与战争相连,在反应青春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性来,从这点意义上来说,翻译成youth我倒觉得力度不够。也正因为加入了战争与时代背景,人性袒露的更加深刻与悲凉。自我感觉芳华的面铺的大,各个点也都展现出来,但是总觉得少些什么,也许是少了些市井小民的烟火气。但影片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原生家庭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何小萍,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和不安,满怀希望的投入一个寄托于弥补过去种种缺憾以及委屈的新集体。可越是想弥补,越是慌乱不安,报道第一天就偷穿别人的军装去照照片,为了是让正在劳改的父亲看看自己,害怕爸爸出来之后不认识自己,因为那时候的自己只有六岁。成年是为了童年还愿的。可如果童年就伤痕累累,成年是措手不及的。从这一点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第二个让我想到的就是干部子弟郝淑雯,本对于陈灿蔑视干部子弟,心里窝火,但当知道陈灿也是干部子弟却低调内敛心里有所改观,当告诉穗子他和陈灿好上的时候,又补了一句,我们俩家也门当户对。家庭教育得影响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包括婚恋观。
关于原生家庭,还有一位,介绍不多,但也是一个时代一批人的缩影,就是萧穗子。父亲解放后平反了,影片中提到穗子出版报,当战地记者,后来考入大学,当作家。这两者当然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因为父亲是高知,所以穗子就会怎么怎么样,可能导演只是为了角色需要构造的背景需要,但不得不说,穗子多多少少的选择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当时一代人的缩影。
原生家庭只是给我们人生的画卷填充了底色,或许昏暗或许多彩,而画卷的价值取决于你去如何勾勒这幅画,但不得不说底色所营造的基调就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境,会伴随人的一生,不易察觉却无处不在。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陈灿与穗子,刘峰与小萍是否能够谈及说是"错过"这个问题,我倒觉得如果俩人不是情投意合就谈不上错过,最多说是该说的没有说出口,有些许遗憾吧。其实一直是陈灿和郝淑雯有交集,很少和穗子单独相处,比如说他们比赛打靶起冲突,是穗子一直在中调节,没想到穗子先动心了。陈灿从厨房顺了两个番茄,或许是因为郝淑雯在旁说风凉话惹得陈灿不得不把两个番茄都给了穗子。他们下车时,穗子和郝淑雯把手都伸向了陈灿,虽说最后陈灿拉着穗子下车,其实这个过程他是有迟疑的。最后,就是其中有一次穗子起很早单独去找陈灿,想听他吹号角。陈灿却以自己要撒野尿让穗子别跟着他。如果陈灿有意,难道不会像林丁丁和吴干事一样单处的时候打情骂俏?所以在我看来或许并无错过之说,只是穗子一厢情愿。
再来说刘峰和何小萍,其实这两个很明显。何小萍之于刘峰就是他"活雷锋"需要帮扶的对象,但刘峰之于何小萍,却是整个排斥她的集体中唯一一个不嫌弃她还主动帮助她的心灵的慰藉所,她需要,她依赖,所以她爱。但她自卑,爱的卑微。那个谎报年龄参军的实际只有16岁的小兵问她有没有喜欢的人,她说算有吧,他是很好很好的人,我配不上他。多年后,刘峰和小萍坐在车站的长凳上,小萍说那时候你走之前想跟你说句话,一直没说。刘峰说那现在能说了吗,小萍眼神里流转着生生的把那句话换成了"能抱抱我吗"…其中的滋味五味杂陈。
其实爱情不是"我应该…"而是"我愿意…"不是陈灿觉得应该答谢穗子从中调和,所以应该送她俩番茄;不是刘峰觉得小萍受欺负我应该保护她;而是陈灿出车祸,穗子听到吓到怔住飞奔出去去找陈灿,听到医生说足金的黄金可以让陈灿继续吹号,马上回去找到妈妈留给自己的项链,没有一点我应该,全是我愿意…是刘峰被下放到川滇边境时,那些曾经他帮助过的人无一相送,小萍执意要送他的倔强;是小萍佯装打高烧不愿做女一号的临时替补帮助集体的怨恨,对这个刘峰曾倾心付出的集体的失望;是多年后刘峰生了一场大病小萍义无反顾的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顾,没有一点我应该,全是我愿意…
莫问值与不值
刘峰为了与林丁丁朝夕相处放弃了首长特批的大学进修的机会,值吗?因为与林丁丁的拥抱被朱克说成是腐蚀模范思想,林丁丁落井下石反说是刘峰作风问题,刘峰因此被下放到川滇边境,摔断了胳膊,一生残疾,值吗?陈灿出车祸摔碎牙,医生说号是吹不成了除非有足金的牙座,穗子为了给陈灿镶牙把自己足金的项链送给了陈灿,多年后,郝淑雯说起:可惜了你那足金的项链了,牙镶的倒是挺好,可号再也不吹了。值吗?张爱玲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
关于刘峰—— 一个美好的人
这个人物形象大家衍生出好多议论,关于善良,关于人性。善良只是一种选择,是他价值观的体现。影片中他把首长特批的机会让给别人,不是因为像他说的他比我更需要机会,是因为他想与心爱的林丁丁朝夕相处。从这点来讲,不是因为他善良,是因为他的这种价值判断。如果说他热心帮助所有需要的人是善良,那是不是当被保卫处抓去审问,被林丁丁落井下石说他猥亵时全力反抗撕声大喊"我没有"并与保卫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是不善良,显然不是,不是对人好就是善良,对人不好就是不善良。善良是一种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自我价值取向和判断。在我看来,他觉得能与心爱的人朝夕相处,尽可能的帮助更多的人,就很满足,他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更多的着眼于整个集体,有一种英雄主义。
影片中讲到,当在战场上他们护送队遭遇埋伏死伤惨重后,他让副指导员护送伤员离开,副指导说你不要命啦!旁白说是啊,他多想现在死了,或许能成为一个英雄,把他的事迹写成歌,让那个他心爱的姑娘唱成曲。细细想来,这里面的情感似千斤重。多年后,小萍受到精神刺激,刘峰前去看望她,小萍,我是刘峰,那一刻,刘峰拉着小萍的手,止不住的眼泪往下流。多年后穗子拿出林丁丁的照片给他看时,林身材的变形走样不得不怀疑岁月是不是养猪场…但刘峰看着照片,嘴角微微上扬,像蜻蜓点水划开涟漪一般,轻柔而美好。影片把刘峰这个人物形象诠释的特别充沛,又让人心疼,他是一个美好的人。
写在最后
生活实苦,有太多遗憾和困苦,每个人的选择或对或错,或让人愤懑或让人心疼,也许很大程度上基于原生家庭的基调上,我们应该试着去包容,试着去理解每个人。人们总是不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其实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感情亦是如此,莫问值与不值,守住初心,守候美好。即便多年后物是人非,那份情感或许仍温存于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唯有走下去,去感悟,去实现,愿每个人都成为美好的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