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文:惊蛰夕
我想镂空些什么
不是珠花
或许是怕冷的树
想你会不会责备我
没有走够弯路
就轻佻允诺
衣着单薄的我
等到一场新的秋雨
已镂空没有尘埃,
送予你会不会喜欢
没见到的人儿,你会不会信我
尝过一汤匙时间,就酩酊大醉,
看窗外已江南涌动
读惊蛰夕的诗不多,但这一首打动我了。第一节以一个巨大的虚无缥缈甚至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自问形式开始,第一人称给了读者一个潜意识的代入感。仿佛读者自己就是那个犹豫,迷茫又彷徨的少年,不知想做什么。就连一个突如其来的假想都没办法确定并继续下去。在还未思索自提问题清楚时,转而入第二节切到对或是爱慕或是曾经拥有的人另一种假想,可见笔者思维天马行空,想来年纪尚轻(据我了解很鲜)。倒是“没有走够弯路,就轻佻允诺”这俩句颇有内涵,可谓风轻云淡又沧海桑田般感叹。初读时,难免不忆起自己的一些坎坷过往,而今真的是不敢轻易许诺。喜欢这两句更多的是赞同,再有是惊叹弱冠少年竟有如此的锐见。这不是偶然,是笔者如首节的彷徨长久所致。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带着验证的好奇心读到第三节,乍看只是简单描写实际景象。其实不然,第三节整节都在解答前两节的疑惑。我想镂空什么,我想镂空一场新的秋雨用我自己的身体。我想镂空新雨后等它镂空我的身体的尘埃,在句式上笔者借环境渲染萧索和“我”的孤单,隐藏了自己就是想要镂空的对象。这技法在与后读到梅凉《入侵的月亮》“我跪在月的倒影里 祈祷,葬的是月的本尊 挖是月的心脏”是异曲同工的。简单明了的说,我把我自己洗干净了送给你,你会喜欢吗?大概这描写的爱情里的奋不顾身是令人青睐的吧。此诗到这里应该是算是结尾了,为什么是应该呢。因为作者又多写了几句让整首诗的情感从犹豫不定到奋不顾身再到无限喜爱这样递进式的升华,过程中也消除了秋雨里的孤单孤独,当喜爱到了“尝过一汤匙时间,就酩酊大醉”的境界,内心都是甜蜜温暖的。因为本人读到时是这样的感受,所以才能看到窗外江南涌动的希望。
一首作者孤单、孤独、迷茫时的自愈诗,也侧面的体现了诗歌的魅力和能力。但此诗也有缺点,大概大家也不难发现,原文是没有分节的,而我在分析是却写出了四节。至于在哪分节,大家可以自己试试。有助于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另外,本人觉得诗歌的标题不妥,雨在整首诗里只是媒介,最主要的是作者本身。在标点上,本人觉得酩酊大醉后的逗号如果去掉,将会有把诗中的“你”带入到江南中去。
以上全是本人瞎掰,欢迎吐槽。
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