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感受:
- 本土化是一个研究发展的过程,或许没有标准答案,甚至结果也并不重要,而探究的过程(包括思考和实践)或许更有价值;
- 强烈的感受到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解构主义与人智学的整体观,物质主义化的思考和鲜活的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如此的不同;
- 所有的认识都是不断螺旋发展的,接纳符合当前认知的,对未来保持开放。
- 持续思考,反复实践,将感受和思考融入意志中,期待整个华德福社群不断培育平衡的、开放的、研究和发展的氛围,走向通透的那一天;
展望:
以上我们的讨论建立在儿童的意识发展基础之上。因为孩子的意识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幻觉,认为儿童发展的规律是不变的。郁宁远老师认为[^xdjy]在华德福发展百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建立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如果我们承认人类意识进化的观点,我们就会坚信,一代一代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六百年前的孩子与六百年后的孩子非常不一样的,六十年前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也不一样。他们不断用一些新的特质,甚至新的疾病提醒我们,他们就是不一样。...有没有发展出一种与时空俱进的教育,来适应新的来到地球上的孩子?...但如果仅仅是阅读《人学》而不与持续不断的儿童研究相结合,就不会有真正的洞见从书本被发现。不会真正实现《自由的哲学》。”
华德福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要用意志去工作,将我们作为华德福教师的责任、情感、思考和大爱融入到意志的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发展最适合本文化、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甚至每个孩子的教育,因为说到底,华德福教育是真正面向一个个精神个体的教育。
参考文献
[xtzg]: 《乡土中国》 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zzzg]: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葛兆光,中华书局,2011
[zgsh]: 《中国神话史》 袁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hdfk]: 《华德福课程的中国化》 李泽武,博文(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5523591/),2012
[dxfd]: 《东西方的“自我”与九岁孩子》 吴蓓,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f3dc80102wms8.html),2016
[wsms]: 《为什么是“黑暗传”》 肖建宁,博文(微信链接)
[ydlh]: 《一朵莲花——记CWF春之谷教师峰会》 春之谷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259d460101ernr.html),2013
[xdjy]: 《“新”的教育和“新”的孩子》 郁宁远,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a2290b0102xar3.html),2016
[stnl]: 《斯坦纳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节选)》Rudolf Steiner;泰德,郁宁远 编译,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798020100h17y.html)
[jesn]: 《近20年来中国的自我研究回顾》 杨秀君,任国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 25(1),2003
[hzcz]: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荷] 伯纳德·李维胡德 著;薛跃文,杨亚莉 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yzzs]: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回应吴蓓老师<东西方的“自我”与九岁的孩子>》 吴文冰,微信公号(玄鸟书屋公号文章链接)
[eiot]: Educational imperatives of the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the Integral visions of Rudolf Steiner and Ken Wilber,Jennifer M. Gidle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rens Spirituality》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