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享一部电影,原名Eat, Pray, Love,正经翻译《美食,祈祷,恋爱》,这里我们把它简称为“饭祷爱”,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熟悉,那么你一定是个老司机。
饭祷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阿姨重新发现自我,寻找爱情的过程。为了逃离她没有爱情的婚姻和没有热情的工作,她选择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一走就去了三个国家,先去意大利享受美食,然后去印度接受精神洗礼,最后在巴厘岛上演了浪漫的剧情。
这部电影改编自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同名小说。和很多改编自书籍的电影一样,它备受争议。有人说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电影里大量的内心独白仿佛是无病呻吟。还有人说,拥有相似经历和足够阅历的人才能找到和这部电影的共鸣。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是治愈系的。
在电影的最开始,主人公跑到巴厘岛去咨询一个神神叨叨的长老,赖爷,“我很痛苦,请告诉我怎样才能与神同在”。于是赖爷画了一张图,上面是一个有四条腿的人,他没有头,只有一张微笑的脸长在心脏处。赖爷说,“想要找到你的平衡,你必须像这样坚定地踩在地上,你不能透过脑袋看世界,而是要透过心。”
主人公办完了离婚手续,辞退了工作,只身前旅程的第一站:意大利。在这样一个充满卡路里的国度,主人公通过填满自己的胃来弥补自己的丧失感(sense of loss)。有人说,吃东西会让人快乐,是因为美食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且,我们的性欲中枢和食欲中枢很近,所以,大概失恋的人都喜欢靠吃东西满足自己吧。
除了吃东西这种通过生理安慰达到心理安慰的有效方式。分散注意力也是一种选择。所以,主人公开始学习意大利语,并且四处游览名胜古迹。当她看到奥古斯都庙的时候,无限感慨古罗马的衰败,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轮回。
“我看着奥古斯都庙,我想,或许我的生活毕竟不是真的那么混乱不堪。混乱的是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无人能够预期的变化。奥古斯都庙告诫我,切勿死守我是什么人、我代表什么、我属于谁,或我曾想让自己有什么表现的固执想法。昨天我对某人来说或许是壮丽的古迹,这也是真的——但明天我可能成为烟火仓库。即使在这座‘永恒之城’中,沉默的奥古斯都庙告诉我,一个人始终必须为动荡骚乱的变化作好准备。”
这段独白让我想到了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所强调的辩证世界观: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相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能够找到自己的平衡。
辩证行为疗法常用“正念”(Mindfulness)作为治愈方式之一。正念是通过训练让一个人全身心的觉知“当下”。瑜伽就是和冥想就是常见的训练“正念”的方式。
所以在第二段的印度之旅中,主人公通过瑜伽来练习和自我的联结。不过电影中和书中所谓的“瑜伽”不是健身房里那种肌肉酸痛的运动,而是通过打坐,学术研究,沉默训练,诵念梵语经文来发现神的过程。
书中说道:“在梵语里,‘瑜伽’译为‘结合’。这些练习尽管就其起源而言看似印度教,却不等同于印度教,印度瑜伽士也并非都信仰印度教。真正的瑜伽不与其他宗教竞争,也不排斥其他宗教。瑜伽是为了解开人的固有毛病——无法维持满足……
瑜伽是一种自我控制,努力不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思索过去、担心未来,让你去寻找一个“恒在”的处所,泰然自若地从那儿观察自己和周遭一切。唯有从这种平心静气的观点,才能明白世界的真实性质(以及你本身的真实性格)。”
结束了在印度的修炼,主人公来到巴厘岛。在这里,她坠入爱河,但是因为“出世”太久,无法适应这种“入世”带来的失衡感。她觉得恐惧,生怕自己刚刚找到的“自我”因为另一个人的闯入而丢失。
可能因为无法抗拒自己的荷尔蒙,主人公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有时候为爱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调侃归调侃,我觉得真正的治愈的确需要放下某些恐惧和担心。因为生活是阶段性的,当你抚平了一个伤口,不能害怕未来其它受伤的可能性而步履薄冰。
从一开始走出一段婚姻到最后走进一段新的感情,主人公不断地寻找什么是真正的平衡,而这种看似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疗愈”真正的样子。因为生活从来都不是单行线,心理治疗更不是从“好”到“不好”的直线过程。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学习生命的课题来螺旋式的接近那个理想中的平衡。
参考资料
What is DBT? | Behavioral Tech. (2017).Behavioraltech.org. Retrieved 25 March 2017, fromhttp://behavioraltech.org/resources/whatisDBT.cfm
何佩桦(译)(2008)。一辈子做女孩(原作者:伊丽莎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