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重构学习体验》P 118 设计学员案例
【I】[What]设计案例分析是编写案例材料,配合提问讨论的重要学员参与过程。
[Where]适合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场景演练等活动案例问答材料的设计。
[How]
1、[提供选择]:给学习者两个或更多案例分析内容,以供选择。
2、[中性角色]:不限定角色性别,使用中性姓名。
3、[系列问题]:开发一系列有助于指引活动的讨论材料(如7个问题),有助于要点的问题。前面的问题宽泛,后面的问题具体。如: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4、[难易穿插]:问题1、7最容易回答,2、6次容易,3、5有难度,4几乎难到答不完。然后使用选择的力量来战胜惯性,学员可以选择回答问题的顺序,从1做到7,或从7答到1。
5、[高附加值问题]:第1~4、7问题使用针对要点的核心问题,5、6使用高附加值问题。如,针对改变的挑战,可以问:
1)你认为人们天生是…还是…?
2)你为什么会认为人们…?真的能…吗?还有什么事情可能让你…?
3)如何…呢?再去做…会更容易一些呢?你能做哪些事情去…?
4)你观察到人们…什么样的事情,说明他们…呢?
5)如果人们还是…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还能想到什么例子,说明…?
6)你有哪些…是不愿意…的?为什么不愿意?这种…怎么形成的?
7)你的态度如何影响你……获益?是否有过……有哪些收益?如果……是否就能……?为什么?
6、[观察控场]:当学员完成第3或第5个问时,提醒用2分钟时间快答第7或第1问。
[Why not]如果不进行充分难易问题搭配的设计准备,现场很难找到合适的问题,而且由于学习者的以往经验不同,各个组的深入程度和时间不同,导致无聊或出不来答案。
【A1】之前在企业里培训PMP,编写的材料深度不够,只有一个问题的讨论,感觉有的组已经完成了,等待得很无聊,有的组还没找到门路,得不出答案,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设计成一系列的有富裕的案例和问题,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
【A2】下1、2个月的拆书课,《OKR工作法》中,对于生成有效的OKR进行设计。
1、[提供选择]:设计两种场景,公司场景/家庭场景。
2、[中性角色]:主人公的名字为周涛。
3、[系列问题]:每个场景给出7个问题。
4、[难易穿插]:1、7最易,2、6次易,3、5稍难,4难到答不完。学员可以选择从1~7或从7~1讨论问题。
5、[高附加值问题]:两个场景的问题大体思路类似。
1)找到一个没有应用OKR,导致绩效不佳的例子,如果应用OKR你打算怎么做?
2)为什么需要设定OKR?设定了ORK就能达成好绩效吗?为什么?
3)你觉得OKR中哪一步最难?为什么?如何做才能设定出好的OKR?
4)OKR不适合什么样的情景?如果在不适合的情景下尝试应用OKR,可以做些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5)你觉得人们如果使用OKR哪一步容易出错?你会给他们提出怎样的建议?
6)你觉得OKR于KPI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你会选择哪一种绩效管理方法?为什么?
7)找到一个适合应用OKR的场景,你认为设定出怎样的OKR会取得良好的绩效?
6、[观察控场]当学员完成第3或第5问时,或时间不足时,提醒2分钟快答7、1题。
如果能做到,奖励自己一本书《疯传》。
如果做不到,整理半小时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