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篇比较赞的订阅号文章,在这里分享一下。
一篇文章讲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李飞飞。简单介绍一下李菲菲,十六岁全家去了美国,全家都不会说英语。两年时间边打工边学习,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毕业后放弃了高薪,选择了去西藏学习藏医。后来又可以选择高薪岗位的时候,她选择了去读博士,还是当时最冷门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一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篇的学术论文。33岁获得了斯坦福的终身教授职位。连续十二年没有休过年假,如今的她用两年的年假时间去谷歌搞研究。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热闹的,
那这个方向就不一定是好的方向。
人生最难的就是在热爱和生计之间做选择,
愿每个人这一生,
既对得起梦想又担得起生活的责任。
很经典的话。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觉得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国内被培养出的我们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否做到,不被现在社会中的潮流热点还有浮躁的情绪牵引,成全孩子的本心,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沉下心做事,不去追求潮流,而让潮流来找你。这是我在微信上这篇文章的评论。在这里我想增加一点。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会经过许多的选择,正如李飞飞这样,选择去藏医,进而又去选择读博士还选择了一个冷门的专业。在藏医这个方面,她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她现在已经是领军人物。然而,没有在西藏几年从医经历的辛苦,她可能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她。一次的选择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是多次的选择多次的付出,多次的经历,才成就了最后的你。
还有一篇订阅号文章,讲的是清单式教育,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为他设定自己认为最好的人生规划。要上好的小学,然后进入好的初中,考上好的高中,进而考上好的大学。最后再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很多孩子在没有清单之后就变得迷茫,焦虑,因为他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一方面发展。这种千篇一律的人生规划设定,最终反而会毁了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爱孩子本身,还是爱孩子取得的成绩而带给我们的优越感呢?正如高考这座独木桥,众人都去走,最终,通往211985,名校的人有多少?难道,考入名校的人就是胜利者,没有考入的就是失败者吗?人生的道路很长,并不能以高考的成功或者失败论英雄。还有许多别的学校也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眼界放的远一点宽一点,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选择。通过生活的洗礼去塑造去成就他自己。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总结,我们并不能陪伴孩子一生。
通过这两篇文章,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写这篇日记作为自省,不要变成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尽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经历。忽然想起了书架上的,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再过一阵子又会上读书笔记了,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