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商人”起源,不知从何说起。话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商代遗民没有了立足之地,迁往外地,以贩卖活动来维持生活,而这些人被称为“商人”。也便有了商人。可以说,商人是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不断出现和形成的,可是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体系下,统治阶层为维护统治的稳定,倡行“重农抑商”之政策,最大限度地打压从事工商业的人。“士农工商”,从中也可以看出商人的社会地位。然而,在这样的夹层中,我们的祖先还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尤其在近代,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的商帮以晋商、徽商、鲁商等为代表,近代以来,沿海的地方商帮更占上风。
《乔家大院》又一次看罢,从乔致庸一人身上便看到千千万万的晋商人的身影,乔致庸的理想不是一个人的理想,而是千千万万晋商人的理想,所以当他做汇通天下的大事时,其抠了一辈子的岳父愿意倾家荡产地帮助他;所以当他拿250万两银子助军西征时,达盛昌邱老东家愿意不计抵押地借给他100万两,甚至不追要;所以当他南下通茶路助万民、北上经商做交易之时,身边的人总会前仆后继地跟着干。他的一生做了好多大事儿、好事儿、有意义的事儿,而这些事儿是千千万万晋商人做的事儿,竭尽一生,捍卫的是晋商的文化和血脉。
乔致庸是晋商的代表,也是传奇的商业奇才,作为乔家第三代第四位掌家人,其“在中堂”达到了乔家产业的顶峰。重农抑商的政策确实抑制住资本主义工商业大规模的发展,然而农业的的确确又是弱势产业,在自然灾害蔓延的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多,一家人活命确实不易,西北又是极其贫瘠之地,于是一代代一批批山西人冒死走西口,乔家贵发公就是其中之一,推着小推车经杀虎口入包头,与秦姓始创广盛公,后改造更名复盛公,坚持诚信为先、仁义为重、后取利益,为乔家生意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剧中每次乔致庸外出时,都是一声悠长而婉转的“走嘞~”。这一声“走嘞”透出世事的沧桑,前路难卜,唯有只身艰难前行;不知可否翻身,只是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往前走。包头的高粱霸盘不知需要多少银子,自己设计的假信儿不知能不能让相与们信服,这道坎儿能不能过去,谁也不知道,还得上,这是乔致庸临危受命不得不为的气魄,也是一代代晋商人血脉相传的勇敢和坚持。乔致庸的一生,是千千万万晋商人的一生,竭其一生,南下重开茶路、北上恰克图、运丝贩绸、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毁家纾难等等,这不仅仅是乔致庸的作为,想平遥王氏家族曾有为,王协前辈早已把晋商的种子撒在祖国各地。乔致庸跟每一个晋商人一样,就是骨子里对晋商的尊敬与崇拜,只是一步一个脚印,把祖宗的产业发展强大下去。
然而,乔致庸未曾有从商梦。乔致庸幼年丧父母,诗兄嫂为父母,兄长乔致广执掌家业。乔致广因包头高粱霸盘致病而亡,作为乔家的后人,乔致庸不得不接手家业,继承祖辈和兄长的遗愿,重振乔家。自此,拉开了乔致庸的从商史,一心只读圣贤书、想着一朝金榜题名、想着一朝娶来雪瑛表妹白头到老的乔二爷终于是踏上了从商的“不归路”。包头高粱霸盘的解困以及重整商业秩序、留足达盛昌邱天骏老东家的面子、用人不疑启用马荀,让这个商业奇才崭露头角,然而,究其一生,乔致庸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
儒家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想这是每一个儒家弟子的处世警言,饱读圣贤书籍的乔致庸也不例外,当他未执掌家业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如何做好自己,学而优则仕;而当他成为乔家的当家人的时候,他想的不是简单的守成,也不是如何获取更大利益,而是造福万民,救广大茶民、丝民等于水火,发送福利于乡里。他说,一个人要是不做事儿,那就是一种罪过,要多做事,做好事,做大事。这是他的理想和宏愿,以己之力,哪怕竭尽一生,达则兼济天下。淘来的一张地图让他看到了晋商前辈的辛酸历程和伟大功绩,而他愿意重走前辈的路;国家受尽威胁与侮辱,内忧外患不见终日,毁家纾难所不辞。此种种,只为心中宏愿,只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先生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乔致庸一生的注脚。
儒家文化滋养的乔致庸倡导“信义利”,这也是贵发公创业以来乔家一直坚守的祖训,诚信为先、仁义为重,后取利益。包头高粱霸盘解困,乔致庸终没有为解一时之气把达盛昌置于死地,而是留足邱老东家的面子,重整商业秩序,带头不做霸盘,重立诚信第一,于是包头复盛公高悬乔致庸手书的“诚信”匾额,诚信经商,绝不弄虚作假。乔致庸的一言一行,透露着儒家大义。面对知府带来的“捐官”消息,他义正词严,“卖官鬻爵”的字眼从没有出现在他的血液里;面对刘黑七投太平军,他心怀愧疚,所以当刘黑七被斩首时,他会义无反顾地偷尸埋葬;面对一生挚爱却不能娶的雪瑛表妹,从来是满心愧疚和遗憾,可面对帮助乔家起死回生的“恩人”妻子,他愿意为其梳头画眉;面对朝廷征缴费用不足,他竭力相助,哪怕国将不国,他仍努力地维护一国之尊严;面对成千上万的流难灾民,他倾尽所有,粗茶淡饭思国难。而乔致庸也被当朝大员多次评为“天下第一义商”,而乡里后人更把他成为“亮财主”。
乔致庸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是乔家的成功,是每一个乔家人的成功。孙茂才,落魄秀才因贡院考试与乔致庸由几言之缘,在乔家复兴路上,孙先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乔致庸幕僚的重要成员。马荀和高瑞,还有潘为严,是乔致庸善于用人、用人不疑的表现,这些人在复盛公的发展、丝绸生意的重启、汇通天下的实现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还有曹掌柜、李掌柜,这些乔家生意的掌柜,兢兢业业不所辞,几经逢难为人先;还有铁信石、长栓、长顺,这些都是乔家兴业的功臣。当然,乔家的大功臣属于乔家大嫂,更是陆玉菡,这些女人,给予乔致庸最大的支持,陆玉菡,玉器大亨陆大可之千金,在乔家生意几经落难之时,都是坚决而果敢,甚至其父抠了一辈子的陆大可,都愿意倾家荡产。以上这些,是乔致庸成功的一个小的缩影,我想在晋商发展的几百年中,每一个晋商都有这样的故事,“得抱成一团,不干窝里斗的事儿”。
我想,晋商的成功,还有对规则秩序的尊崇和不遗余力的维护。陆大可在借给乔家银子的时候,总是强调一句话“爹是个商人,就得按商道上的规矩办事。”商道不能因为亲近关系而破坏,哪怕你是女婿,生意就是生意。反面来看,乔家致广之所以被困包头高粱霸盘也是破坏了商业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晋商圈中,重规矩也是他们仁义的表现。再说乔家,以祖训为戒,无人不从,致力家兴业旺;遵从“信义利”,不发昧心之财,不做亏心之事,儒义天下。
如果给乔致庸一个形容词,我会选择“儒商”二字,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乔致庸没有走上仕途之路,但从商亦是实现了人生的大理想大抱负,“一个人要是不能为天下人做事,那就是行尸走肉。”乔致庸一生,做了很多事,做了很多别人不敢做未曾做的事,所以在日渐衰落的时代,乔家的生意仍然能够达到巅峰。他是一个心眼最直的商人,所以他会向朝廷索要欠下的250万两白银,所以他会三番两次地要还邱老东家的100万两欠款。商者商道,诸如崔鸣九、崔鸣十那样的狡诈之人,算不上真正的晋商,也终不得好的下场;诸如陆大可、邱天骏、成青崖仁义东家,做得长久相与,谋万世之财;诸如曹掌柜、李掌柜、潘掌柜、马掌柜、高掌柜,尽心谋事,成就东家,也成就自己的理想。
乔致庸的一生是不曾想到的过程和结局,他做的大生意是与高风险相伴随的。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乔致庸的初衷是这样的,没有人走的情况他先垂范,引领后来者继续前行;或者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次数多了也能成为路。我想,哪怕没有什么后来者,乔致庸愿意在自己开通的商路和深思熟虑的设想上前行。而我们总是苦于现实的压力,总会不自觉地走进世事的漩涡,但终归有一条路可以走,事在人为,天道酬勤。乔致庸相信“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