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乔家大院》,这是一部很经典的剧。一直以来就想看,却一直没有机会,直到今天终于把这部剧刷完,并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想记下来这转眼即逝的灵光。
乔家大院全剧实际上是通过乔家的兴衰变化反映清朝末年晋商的兴衰变化。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有名的商帮,例如晋商,徽商,湖汕商帮等等。不同地方的商帮有不同的优点,例如山西晋商特别强调互相帮扶,在广大而又凶险的商场上互相支应和接济,在形成小帮派之后,这种自觉意识就会很明显地提高晋商生意上成功的概率。相比于其他聪明绝顶的商人,以商帮的形式来应对商场,实际上就是现在企业之间联盟以应对市场风险的先例。这一点,中国古代就已经萌发。
另外,晋商对于刚出道的商人有互相帮扶,辅助弱小的优良传统。都说商人逐利,然而目光长远的商人从不只是逐利而已,他们看中的是氛围、大事,而不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们知道要想长久保持晋商的优势地位,就必须自己人帮扶自己人,否则就会有其他地区的人来颠覆自己,相比于外敌,不如自己培养自己商帮的商人,提高自己商帮的竞争力。
剧中对于主人公乔致庸的刻画可谓煞费苦心,虽然电视剧的成像效果和后期处理技术不能说是很高,但是导演对于剧中主人公人设的把握,情节的安排,氛围的渲染可谓精致天成。乔致庸在剧中虽然是一个山西晋商的角色,但是实际上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的读书人。他南下武夷山贩茶,北上蒙古恰克图与俄罗斯商人交易,疏通了几十年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而中断的茶路,让茶路两岸的人民重拾生计。面对盐铁被官府垄断,实际上当时的商人可以选择的大方向不多,多是从事皮草、茶叶、粮油等生意,所以乔致庸当时冒着生命危险打通茶路还是很具有冒险精神的。虽然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想实现那张宝图上所绘制的货通天下的路线。
但是他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从利润和银子来考虑的,在成功解除大哥留下的“高粱霸盘”困局之后,实际上乔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完全没有必要在战乱中到处做生意。他心里想的是做一些惠济苍生,对国有功的大事。即使这些事没银子可赚或者充满危险,以前从未有人做过。在初尝银票带来的便利之后,他就有了汇通天下的伟大梦想。他设想的场景是,任何一个人或者小商户,无论银子多少,都可以凭借在票号寄存的银子换到的银票在全国各地进行银两的汇兑,免去长途携带的不便。这一点实际上就是现代银行的雏形,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超前的见识实属罕见。不过,我猜票号行业的发展对于当时的镖局应该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毕竟镖局为东家护送银车是镖局业一个很大的盈利来源。
然而乔致庸这一个想做全国“银行”生意的做法还是招致了很多的攻击,票号行业当时的汇水是5%,也就是说每汇兑100两银子就需要支付5两银子的手续费。这高额的利润让这个行业成为当时的朝阳产业,以此来看乔致庸如果做成这个全国银行,那必然是当时的世界首富。然而朝阳产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当时还存在可笑的“行业壁垒”或者说是“行业保护”,就是现存票号业的各个商家会联手抵挡新加入票号业的商户。乔致庸很聪明,化解了尴尬,成功进入了票号行业。然而在那样的战乱背景下,各地上交给官府的税银多数很难能按时交到官府手中,乔致庸瞅准了机会想借机做朝廷的生意,这是一个很有利可图的机会。不过,这时候让人咋舌的情节出现了,懿贵妃竟然出馊主意想赖账不还钱,再加上之前懿贵妃出主意让商人出钱买官而乔致庸愤然拒绝,这一系列情节导致了乔致庸和懿贵妃几十年的斗争。悲催的是,懿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权几十年,乔致庸就一直被软禁在山西。就这样,乔致庸从二十多岁开始一直到四五十岁,这非常宝贵的几十年就一直被软禁。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把慈禧赶出紫禁宫,在各地官员不听慈禧使唤,乔致庸却出于为国考虑主动支援慈禧,慈禧由于实在借不到银子才解除商人不得涉足官银的召令,乔致庸才得以在几十年以后继续追逐汇通天下的梦想。
想到这里,脑子里只有屈原的一句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乔致庸这份信念的坚定,为这份梦想的坚持实属罕见,也难能可贵!
乔致庸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子的精神,又有红顶商人的精明,他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