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的生活 ,无异于再活一次。”
——马尔提亚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从事牙医工作五年之后,选择了弃医从文。
他是一个善于将苦痛书写于字里行间的作者,
精致而不多产是他作为文人的风格。
1995年,他完成了这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
用最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一个许三观这个平凡人的四十年。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主人公用一次又一次卖血换来的钱,
养活了自己一家五口。
抵挡厄运,向阳而生。
在平凡而又悠长的岁月里,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
或许贫穷会让人失去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权力,
但却不能失去一个人恪守善良的底线。
1.一盏家的灯火就是你奋斗的动力,前进的目标
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许三观,
在乡下四叔家瓜地遇到了刚刚退婚的年轻女子桂花,
退婚的原因十分荒诞:粗粗壮壮的男人吃饭只能吃一碗,吃不下饭,身体肯定是败掉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一年没有去卖血了。
原来,在这个地方,没有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
城里人管这叫血,乡下人管这叫卖力气。
靠种庄稼的钱无法维持村里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更多的经济来源是卖血。
这是规矩。
卖血前要喝水,要喝足足的水,
抽血前要送礼,送给“李血头”
抽完血后要去馆子吃上一盘炒猪肝,喝上二两温黄酒。
这是许三观第一次去卖血后和村子里另外两个人学到的经验。
这也是规矩。
卖一次血,可以赚得三十五元钱
这笔钱足够让他吃香喝辣。
但许三观想要拿着卖血的这三十五万块钱去娶媳妇。
他看上了镇上的“油条西施”许玉兰,
许三观以生孩子都姓“许”,两家“许”都不会断后为由,
说服了许玉兰的父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就这样,许玉兰在五年的时间里为他添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许一乐,二儿子许二乐,三儿子许三乐。
这第一次卖血的钱,让许三观这个无父无母的人,在这个城里有了个家。
或许我们都如同许三观一样平凡,
但平凡却也可以在泥土里开出灿烂的花。
当夜深人静的夜晚来临时,一盏家的灯火就是你奋斗的动力,前进的目标。
幸福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有一种便是:一日二人三餐四季。
2.向前走绝处逢生时,才能柳暗花明
许三观第二次卖血是在十年后。
得知自己的大儿子是妻子和别人所生,
许三观崩溃,甚至想真的像个“王八”一样,缩在壳里永不见人。
他最喜欢的大儿子许一乐不是他亲生的,
这让他痛苦又别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许一乐为了维护弟弟,将方铁匠家的儿子头打烂了。
医药费成为了压垮这个贫穷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第二次去卖血,就是为了这个他养了九年却毫无血缘关系的大儿子。
许三观说“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
被逼上绝路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
他憨厚又善良,为了凑够医药费,
他允许让方铁匠一夜搬空自己和妻子十年来一砖一瓦攒起的家。
为了赎回抵押在方铁匠那里的家具,
为了不让全家人受苦受罪。
许三观还是做了那件他想了很久却又不确定的事情:卖血。
荒年来临,家家户户难以吃饱穿暖。
许玉兰用节俭和智慧让一家人没有饿死在这个饥荒之年。
但灾荒结束的时间遥遥无期,
许三观又一次选择了卖血,只为了让家人可以吃一顿饱饭。
他甚至在自己生日当天,躺在床上用嘴给三个儿子炒菜,
一家人饥饿的躺在床上,听着许三观从嘴里炒出的一道道美味。
开心幸福的流着口水。
在最困难的时代,在最考验人性的时刻,
有多少人丧命,又有多少人痛不欲生。
许三观自始至终没有放弃,他用最笨拙最简单的方式,
积极面对,微笑着迎接挑战。
是呀,
微笑比流泪要简单的多,
面对比逃避要有用得多。
你可以说许三观是无知且无能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
面对灭顶之灾,他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机会去斗争。
哪怕是用自己的身体,他也依旧愿意咬着牙,
与天斗,与地斗,与穷苦的命运斗。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生活也用用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当遇到困境之时,希望你可以向前走,
要知道绝处逢生处也是柳暗花明时。
3.最疼你最懂你的,永远都是另一半
许三观为人善良,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个仇人。
“做人要有良心。”
这是许三观对儿子们说的话。
“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也是许三观对儿子们说的话。
当年过六十的许三观回想起自己过往的四十年,
每次家里遇上灾祸,都是靠他卖血度过去的,
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媳妇组建家庭,
第二次卖血是为了赎回抵押的家当,
第三次卖血是给断了腿的胖女人林芬芳,
第四次卖血是为了给家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第五次卖血是为了给下乡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私房钱。
第六次卖血是为请二儿子队长吃饭。
第七次大量频繁的卖血是为了救得了肝炎的大儿子。
他卖血都是为了别人,鲜少为了自己。
只有最后一次是为了自己,
他想吃炒猪肝,喝黄酒。
但是如今却卖不出去了,
许三观在得知卖不出去血后,担忧的依然是这个家。
他想到以后不能通过卖血赚钱度过难关,
年迈的他竟然像儿时那样,一边走一边嘤嘤地哭了起来。
生活其实永远都是两个人的,
儿女和父母永远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距离。
面对许三观在大街上痛哭流涕,
三个儿子充满着不理解和难为情,
但是他的妻子没有。
最懂他的依然是那个青年撒泼中年落魄的妻子许玉兰。
相濡以沫,相伴白头看似简单,实则困难。
曾经是许三观默默地守护着这个被批斗的妻子,为她在米饭下面偷偷藏上一块红烧肉。
如今是许玉兰拉着许三观的手,带他去吃炒猪肝,任凭他点菜,一口气要了三盘。
让我动容的不是这个妻子为自己的丈夫在不理解的儿子们面前打抱不平,
而是这两颗一起走过四十年风风雨雨却依然紧紧靠在一起的心。
都说爱情是奢侈的,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但却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诠释和演绎了爱情该有的模样。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许三观和许玉兰也是一样的。
但他们却从没有一刻想过分开,想过放弃。
纵使灾难来临,纵使死亡胁迫,也从未有过。
当下的我们物质丰富了,精神却匮乏了,
如何区分情感的属性成为了一件难事。
回头看下你身边的人,
或许爱情正在发生。
最疼你最懂你的,永远都是另一半。
余华说:“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如果此刻的你也正处于困苦或是贫困中,请相信你也拥有与苦难自洽的能力。
我是作者逃跑桃,感谢你认真的阅读,希望你可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