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就是根据财务报表,做健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财务中最重要的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什么是资产?
只有那些未来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
企业错把费用当作资产,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进而需要缴纳更多的费用。
由于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会导致财务报表中认定的资产和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源之间不完全对应。具有财务思维的管理者,能够超越会计层面的定义,从资源的真实价值角度看待资产。
研发支出是费用还是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研发的早期阶段,也就是“研”这个阶段的投入是费用,但是到了“发”这个阶段,就可以被记录成资产了。换句话说,当某个资源的投入,比较确定地能为企业带来未来利益的时候,它就从费用变成资产了。
怎样从费用变成资产?
当一个人的价值足够大,额能够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就可以从“费用”变成“资产”。
不能量化的资源,会计准则目前就不允许它出现在报表中。
现代财务报表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量化和表征企业的无形资产。
负债就是欠了别人的钱,将来必须要还,这是义务。
在财务上,一般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的负债水平。负债率是公司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
三个错误认知:
一,负债率不能跨行业比较。
资产负债率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金融/房地产和建筑这三个行业的负债率最高,达到70%以上。食品饮料/文化传媒/医药生物这三个行业的负债率最低,在40%一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跟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比较。
二,高负债不代表面临危险。
要判断某种负债是不是高风险负债,首先要搞明白这个负债的性质是什么。
风险是无法预测又不可控的因素。
OPM:无息债务融资方式。
负债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于经营方式产生的负债。
比如OPM模式,这种负债不可怕,也没有利息压力,财务高手在评估风险的时候最关注的不是这些债务。
第二种是金融行负债。
就是企业需要偿还利息和本金的这种性质债务。这种债务越多,这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就会越高。
三,风险要通盘看,不能只看负债率。
损益表
会计利润:收入减去所有看得见的成本。这种方式只能衡量盈利水平,却不能衡量盈利能力。因为它忽略了投资的一个重要隐形成本——资金的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是和“零”这个基准线比较,只要大于零,会计利润认为就是在给股东创造价值。
正确的比较“基准线”,应该是投资人在其他类似项目上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把钱投资给你的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 会计利润 - 资金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做一个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个。
尽管经济利润的计算并不够准确,但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经济利润”在衡量价值创造上,仍然是比“会计利润”更好的指标。
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续盈利,从投资角度来讲特别重要,因为投资一家公司,投资的不是它的过去,也不是它的现在,而是它的未来。
利润大小决定了一家企业短期内能达到的高度,但是嫩巩固决定这家公司有没有未来的,时利润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对企业估值特别重要。
一,盈利可持续性
持续经营净利润
盈利能力分析框架
经常性的
非经常性的
主要的利润
比如:核心产品的销售利润
比如:停产产品销售利润
次要的利润
比如:闲置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比如:火灾保险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