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得,今年的秋天已过了大半。在四季当中,对秋天好像格外有感情,也说不清其中原因,就仿佛感觉只有在秋天里,天高云淡,落木萧萧,北雁南飞,秋雨潺潺。这时,好像天地为你的思绪全然打开,徜徉其间,你尽可释放出所有的感觉功能,与长空对话,与大地同眠。在浓浓的秋意中,可放下俗事,暂时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感受“天人合一”的古老情怀。
也许,因为小时侯读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缘故,对秋天的花格外关注。上大学的时候,宿舍旁边有个牡丹园,面积不大,里面的牡丹品种却也不少,还夹杂着月季和芍药。每年五月之后,月季先开,紧接着就是牡丹了。白牡丹如天外素女,纯洁而又高贵;红牡丹,最受世人喜爱,因其姿色艳丽雍容华贵,颇像古人心中的“贵妇形象”,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想必李白当年,就是看到了贵妃式的牡丹和牡丹式的贵妃,才会写下如此大俗大雅的诗句。
然而,花开人聚,花落人散。人们都习惯于观赏花开的盛景,所谓“花开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对花落就显得“冷漠”多了。而我却不愿和人凑花开时的热闹,甘愿等到无花时“空折枝”去。
记得,那是一天清晨,我走出宿舍。微雨轻扬,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脚踩着撒满一地的梧桐叶,看到了即将告别的秋天。路过牡丹园,看到了“人去后”的凄凉。此时,不见了人来人往,拍照留念,这剩下点点滴滴的雨声在枝叶上缠绕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血红”随处可见,那就是往日人们合影的焦点和“富贵”的荣耀。今日却随处堆落满地,凄凄惨惨,无人问津。也许,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人们就只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这也未免太过于“绝情”了。
幸好,古典中还有这么一个女孩,她手把花锄将一片一片的落花拾入篮中,装入绣囊,埋入地下,还起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叫“花冢”。人如花,花像人,不仅说的是容貌,还说的是他们都有着一样的命运,要服从同样的自然规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和花也许在我们心中是可以对等的,花开人喜,花落人悲。“知否,知否,定是绿肥红瘦”,人是最懂花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花也是常解人语的。最好是,人和花还可以心心相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只要,存有一片诗心,不被物欲所染,能在繁忙中得清净,在泥沼中见高洁。融入自然,你就能获得“童心”一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需要人们有一双想飞的翅膀和灵动的心灵。感悟秋天,感悟生命。
也许秋天是一个表面上冷漠,内心却激情如火的少年。他可以独立寒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又可以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可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也许秋意,是自然给人们的馈赠,而诗心是人们对这份馈赠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