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原兴街道优质课选拔在南街学校拉开了帷幕。两个上午七节语文课可谓精彩不断,高潮迭起,令人惊艳,发人深省。
王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给本次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儿。她的课我多次听过,每听一次总感觉是美的享受。音质优美、语调柔和、语速适当、语言干练,听她的课总感觉听不够。王老师的这节课,流程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由字到词、由句到段。特别是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读出相应句子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指导扎实、学生进步明显。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她的评价语,有总结性、有启发性、有激励性还有引导性,可见王老师在和学生交流这方面比较注重。
第二节课李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我只能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了。李老师开课徒手绘制了一幅画,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多种形式识字、关注标点符号,巧妙认识“群”字、学生上台贴图、认识冬眠动物、跟着音乐跳舞、引导仿写课文。可以说,这节课满身亮点、教师满眼亮光、学生满载而归。
张老师是我的老朋友了,她的课就如她的人,满含情意,耐人寻味。她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在教学中,她紧扣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课上注重指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注意让孩子们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特别是她将交际方法、策略自然地融入交际话题,在实现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
第四节课是小张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这是一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从张芳老师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她对编者意图把握准确,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观察量表使学生对课文描述的翠鸟的外形特点有了更加细致的感知。方法指导扎实有效,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一段通顺的小狗外形描写。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
6号上午第一节课上孟老师执教的《日月明》,孟老师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教学设计突出趣味,注重方法,几个拓展有趣、有法、有效。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孟老师的写字指导:观察字形,说出占位;教师范写,学生动笔;观察修改,力求美观。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小组活动前,教师不仅出示了学生活动的要求,还关注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活动内容,每个学生活动都有目的。这样活动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节课是王老师执教的《司马光》,王老师语言精炼、亲和力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处理有方。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重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文,理解与背诵水到渠成。王老师的两点是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而且学生评价时,教师把评价提示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评价的依据。
第三节课是和老师执教的《麻雀》一课。本节课重点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和老师出示的目标去开展。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旨。教师情绪高昂,板书简明美观,学生思维积极。
静坐长思,个人觉得以下方面要加以注意:
一、基础目标大于其它目标。
基础目标就是一篇课文所承担的识字写字、遣词造句、感情读文等目标,这是每篇课文都有的,中低年级更是每节课都要涉及到的。
这七节课,低年级的三节、中年级的三节,只有一节课设计了“学生写字”环节。其他课更多的是读文理解。但是,无论是优质课还是家常课,中低年级识字写字都应该摆在与读书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要注意识字重语境、写字要美观。要让学生有“把字写好”的意识和愿望。这一点孟老师的设计值得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会认会写生字都是基础。老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识字写字、遣词造句,在低年级甚至中年级,都要当成第一要务去学习。
二、正确理解编写意图。
统编教材编写相较于以前使用的教材,有两大突出特点:1.人文目标、工具性目标双线组织单元。2.设置特殊单元,从学法角度设置栏目。既然是特殊单元,就有特殊单元的“特殊性”。
三年级上册开始,每本教材一般出现3个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文体单元(下册是综合实践学习单元)。这些特殊单元的课文,无论我们以前有没有见过,都不能完全像以前那样去讲。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除了上面提到的基础目标之外,还承担了一些方法、策略的学习。如:《麻雀》承担的是,学生对作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行文”的感知和了解;《搭石》承担的是,阅读有一定速度的体会和个别方法的感知;《将相和》承担的阅读有一定速度的方法学习与运用等。这些内容前面的简书里有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除了精读、略读课文之外,习作例文、口语交际、综合实践学习也都有他们所承担的方法、策略的学习。备课时,必须要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扎实方法学习。
三、细节方面要注意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是优质课,那就应该是经过多次打磨的。大到教学环节设计,小到眼神语气,都需要注意。
这几节课中,细节方面我认为处理得最好的有两节课,一节是孟老师的《日月明》,一节是王老师的《司马光》。这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小组活动之前,出示活动目标的时候,都把每个学生要做的事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甚至连活动时间都有提示。学生明确了自己要干什么,多长时间做完,这样能保证活动的真实性,提高活动的效率。
我能想到的,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关注全方位,避免口头语;环节要转换,注意过渡语;课件要精致,课时分清晰;教案无错字,评价有意义;理答显机智,语言要有趣。
四、抓住课堂生成,让意外成为亮点
新教师与老教师上课的区别,在于能否抓住课堂生成;智慧教师与一般教师上课的区别,在于课堂生成的处理方式。贾老说过:“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能让一节平淡无奇的课成为经典;课堂生成的武断放弃,能让一节高潮迭起的课产生败笔。”
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老师出示青蛙冬眠视频,然后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冬眠的动物?这时学生回答熊、刺猬、蛇等好几种动物。如果老师能够抓住机会,对学生表示肯定之后,再进一步:你是从哪知道的?引导学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就能有所发现。这样正好照应本文思想主题、还能引导学生课下多读书多积累。最后布置读书任务就是一气呵成的完整环节了了。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在引领学生感悟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说:“一个家长打电话向老师反映孩子自制能力不好,写作业必须家长看着,否则就要写到十点多。老师严正警告说这是在害孩子,家长很不满意,不愿意听。”这一段话如果变成一个例子,让学生感知或讨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别人听进去。可能这节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这两天,有几句话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可以看出,这些课都是精心雕琢的,哪一节拿出来都是可圈可点的。原阳不是没有好课,其中更不乏厉害的老师。今后的市级优质课一定能有更多原阳老师的参与。原阳小语,加油!
以上内容涉及的案例,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