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昨天来了一位试听生,妈妈问我们家长能走进教室试听?我说因为咱是第一次,我们欢迎家长和孩子一起听,但是毕竟孩子都上五年级了,您最好征求一下孩子的意思。孩子如果同意,您就进去一起听,孩子不愿意的话,您最好不进教室。
妈妈根本就没考虑就说,不用问他,孩子报班的事儿都得听我的,如果我听了觉得可以,我们就报,否则我们再去别的地儿听听。
因为距离上课时间尚早,家长问我能否和我聊聊孩子的情况。我说我看孩子态度挺好的,成绩也不错吧?妈妈说孩子在班里都是一、二名。我说那咱孩子很优秀啊。
妈妈说,老师你都不知道,都是我逼着她学的。她干啥都磨磨蹭蹭的,一点儿都不知道操心,这以后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我说,你分析过原因吗?
她说,我也想不出啥原因。
我说,既然你问到我了,我大胆猜测一下,说出来你不能生气。
她说,老师,你说我不生气。
我说,孩子的学习本来是她自己的事儿,你弄得比她还操心,时间久了孩子干嘛要操心。还有你自己都说了,都是你逼着她学,你小鞭抽得那么紧,孩子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她又干不过你,把那些情绪都发泄到学习上,用磨蹭来对抗你。我这么说你认同吗?
妈妈若有所思,连说几个“有点道理”。
然后我又说到进教室听课的事儿,因为孩子又过来跟我说,她不想让妈妈一起进去听课。
我就给妈妈一个建议:孩子既然不想让咱进去听,而咱又想听听老师讲的咋样,可以考虑坐在门外,既能听到老师讲的啥,又不被孩子看到。
妈妈说,没事儿老师,你别听孩子的,她就是怕我进去发现她不好好听课,批评她。然后妈妈在孩子极不情愿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进了教室。
因为妈妈说孩子成绩特别好,我相当然的认为孩子的听课习惯也不会差,谁能想到孩子上课时又吃东西,又东张西望,还不记笔记。她是唯一一个试听课就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孩子,那听课习惯真是不敢恭维。
课程结束,妈妈要给孩子报课,但是我看出来孩子明显的有对抗,不想报,我先劝阻妈妈办入班手续。在妈妈允许的前提下,我与孩子单独聊了十分钟。我不是非让孩子同意报课,而是想和孩子谈谈心。
孩子很信任我,说了她对抗的原因:第一、目前妈妈给报的班太多了,两个数学,两个语文,还有钢琴……七七八八的,我听着都头大。第二、也想报,就是怕妈妈每次都进去听课。第三、怕我们这儿留的作业多,作业写不完。
最终,妈妈同意和孩子商量一下,减掉一个数学班,减掉一个语文班。我看到孩子瞬间如释重负,她脸上有了笑容,开心地办了入班手续。
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别人的歌声里听到自己的声音———王纪琼
听着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许我们也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控制过孩子的人生,侵占过孩子的成长之路。所以,我谨以下面的话送给自己和更多的家长。
关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放手不等于放任,制定界限,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
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比如,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包括完不成作业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功课做了吗?告诉孩子,如果他哪门学科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找解决办法。
只要他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不要过多涉入,只是有时表扬他的时间管理做得很好。
与孩子一起检查他执行责任的情况。
考试成绩出来后,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怎样改进,知道他自己会做总结,有心去改,就好了。
不要太频繁查孩子的成绩,家长容易对孩子的每个错误过于关注,接着就情不自禁地想“修正”孩子的每一个错误,从而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冲突。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家长应该把握的大方向,看得更远。
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允许孩子犯些错误,反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成长了、懂事了,我们也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孩子能通过失败的经历去思考、总结、改进和成长,那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远比孩子在家长的扶持监护下的优秀来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