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帮拆书。先助己,后助人。
从便签读书法,到拆书帮现场学习,而后,进入拆书帮俱乐部,成为拆书家。拆书家与学习者的区别在哪儿呢?
促动、激活、催化、点评与答疑。
想知道聪明人和智慧之人有什么区别吗?
聪明的人,说,啊哈,我懂了;
智慧的人,说,啊哈,我知道怎么用了,同时我也知道怎样教别人也会用。
高级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一种智慧的学习方式,忆起过往经验,找出过去那些做得好,或者不太好的经验,用新的理论或新的思维,重构新的行为,从而解决已经发生或者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有三种能够促进学习者演绎的学习理论,那就是:
叙事性学习、身体亲历学习、精神训练法。
尤其认可,一位好的学习者,学习促进者,通常也是很会讲故事的人,练习讲故事,先从自己给自己讲故事开始,这是我学到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
身体亲历学习,又想起自己当初学习五笔打字的情形。多年前,在那个小镇上,我几乎是少有的几位开始学习五笔打字,开始大量用来打印、编辑文件,并且还开设了学习五笔打字的电脑班。教会了许多打算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想当年那一段的尝试与创新,有引以为傲,也有些许遗憾。当时自己并不知道更多的学习方法,没有更深一步,让自己在学习能力上更强,从而帮助到更多的人。
时隔多年,才又开始重拾学习,并且是系统化学习,这当然也是被工作所逼,一边学,一边面谈客户,在客户那里碰壁后又快速去寻找问题在哪儿,从哪里找解决方案,如何快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浓缩自己所学,成为一个一个小故事,一个又一个提问,带动客户一起思考,一起互动,一路摸索过来,原来赵周老师都已经写下来了,宛尔一笑间,我知道了,只要你想,必定遇见。
精神训练法,过去在教授瑜伽时常常会用到,在上课之前,头脑中模拟上课的体式编排与流动,如何开始,如何结束。这样之后,往往每节课都会比较流畅,师者和学者都能受益。我想,是不是也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我现在的工作中,在与客户见面之前,脑海中模拟见面的场景,做整场对话的引领者,亦或写下导图,让流程引领交流。
曾经有一次参加一位大师的课程,才知道,原来人与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是视觉学习者,有些是听觉学习者,有些是混合型。我想多数的人算混合型,极端的要么视觉、要么听觉的人不太多。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比如记住别人的名字,我通常需要看到名字,才有可能记住,听一遍,通常很难记住。
平时学习,我也是以看文字、看视频比较多,说明我是以视觉学习偏多。这本身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要认清自己的特性,在这个点上,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那么,面对客户的时候,一是语音和见面沟通,二是在语音、见面之前,发少许的文字资料给客户,语音或见面之后,把此次沟通的重点,以少许文字做总结归纳,那无论是视觉型客户,还是听觉型客户,都能很好照顾到了。
《清教徒的脚踪》,学生可以自己阅读有关的书本,教授的职责就在于叫他们所读到的东西如火挑旺起来,点活过来。
这段话,让我想起当前的教育。老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通过那些知识活化起自己的人生,用出来,为人类,为世界创造更多美好,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育方式势必让整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丧失思考,形成固定性思维。
拆书,正是一名合格的教授职责所在,将所读到的东西点亮、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