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和论语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同样道理,全篇论语谈不要纠结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章节有好几处,可见这是我们修身主要方向。关于患不知己这一句前面我已经写了自己的领悟,在此就不赘述了。只要我们始终记住,自己才是该积极主动的一方,需要时刻做关注圈的事,进而扩大影响圈,就不会纠结别人是否了解自己。
“患不知人”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第一个方面,是与人相处,不了解别人之前都不要妄加揣测别人,说话不要肆无忌惮,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不许任何人触及的隐私区。不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不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就一股脑儿用自己的想法、做法强加于人,这么做首先没有礼貌,再者遭人怨恨。“没多大的事,你看我上次就怎么怎么着……”“这点事至于吗?我也是为你好!”这种话要少说,言多必失!真正想给予别人帮助,可以去学习约翰·惠特默提出的GROW模型,不评价的教练方式除了在工作中能应用,在婚姻、亲子、朋友关系中也很实用,这样能避免说错话,做错判断,给错意见。
另一个方面我认为是保护自己,不了解别人就缺乏分辨力,后文有一段讲到一个人最厉害的处人方式是提前知道不可为、不可交便做了预防措施。简单的打个比方,知道一个人的秉性,预判他所作所为不合乎理,当他找到你要合作,要帮忙的时候,可以去拒绝,这章的细节留到后面再做详细阐述。我们在与人交往相处中,如果了解了你的伙伴某些特点,并且能够不去触碰,可以保护自己不被人“嫌”。很简单的例子,别人因为宗教原因不吃猪肉,在点菜的时候就尊重一下别人;别人不喜欢被随意翻弄桌子,就在找东西之前先沟通;如此一来,尊重别人,少矛盾,自己就少尴尬,我很喜欢说一句话:“永远不要把自己和别人置于尴尬之地,即使是最亲的人!”
别人了解自己和自己了解别人是辩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别人不了解自己很容易自我安慰,因为发生此类事后,我们都本能的保护自己,觉得就是别人的错,完全不懂自己。反之,当我们不了解别人造成了误会,往往很难释怀,还可能会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姿态,可见知道到做到,中间需要自己加把劲儿。每每做事之前,我们可以先默念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念完再想一下该怎么说、怎么做,也许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论语学而篇最后一句话,到此始终强调自我学习精进的一章告一段落,下章继续……
温馨提示: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