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面的两句,记述的是50年前玄宗逃离长安,西行奔蜀的不堪往事。后人述史,往往只能动用想象来复原,这一点,诗人尤甚。
那么,对同一事件,50年前的诗人怎么看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磊作长安。
这是李白听闻玄宗奔蜀后,作的一组《上皇西行南京歌十首》中的第四首。李白,是愤懑的,他鄙夷至尊权贵玄宗的这一行径。
这个自己想为之效力一生的明主,终于令他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一口气写了十首。
时为公元756年,天宝十四年,也是至德元年。
长安陷入安禄山手中,马嵬兵变中杨国忠、杨贵妃殒命,太子李亨引兵北上组织征讨逆贼,李白在庐山隐居。
没办法,乱世中的文人,没有纵横术,更没有勇猛的身躯,的确是百无一用。大家都只能想着如何保命。
幸运如李白,未在乱离中心,逃难之路从商州的家到洛阳、经华山南下宣城,到越州、杭州,最后到江西庐山,大半年时间,总的来说,虽然辛苦,但无危险。
李白的好友高适也挺幸运,虽说在战争一线效力,可主帅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了,他却逃了出来,还跑到了成都,向玄宗皇帝报告哥舒翰失败的过程及原因。因此被玄宗赏识,提拔为谏议大夫。
而当年三人行中的基友杜甫就没这么幸运了。叛乱发生后,杜甫也将家人安置到长安南边的鄜州避难,听说太子在灵武即皇帝位后,他这无人赏识的兵曹参军竟然要孤身一人去面见新即位的皇帝,以表忠心。不幸的是,杜甫在路上被叛军抓住了,被押到长安。
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长安的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封了一大批玄宗西逃时未带走的官员。其中当年和李白有数面之交的前宰相张说的儿子、玄宗的附马爷张垍当了安禄山的宰相,挨不过皮肉之痛的王维也接受安禄山的任职。
面对乱世,头上无官、手中无兵的李白知道自己确实无可作为,所以他在《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中感叹“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可是,有时候,历史选择了你,又该如何?
玄宗奔逃到成都后,任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统筹各地的节度使,其中永王李磷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及江陵大都督,坐拥东南半壁江山。手中有兵的李磷开始膨胀,大辟幕府,广招名士。
三番征召,李白动心了。这让他想起了刘备的三顾茅庐,想起自己遍干诸侯,无一赏识的辛酸历程,如今一个炙手可热的皇子摇手相召,他被感动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当义无反顾。
所以他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要像范蠡和留侯张良一样,“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他身上天生的那种理想主义,一刻未曾湮灭,不允许他偷安乱世。
然而,当理想主义碰上狼子野心而非雄才大略,悲剧就注定要发生。
就在理想主义的李白刚刚作了一组《永王东巡歌》的诗,为永王唱完赞歌,李磷就被他的好友高适组成的联军给打败了。这时李白还蒙在鼓里,他口中的贤王变成了时人眼中的逆子,而自己也被抓到了浔阳监狱。
被抓到监狱的李白,又一次感受到了从山峰掉到谷底的感觉。相比起来,上一次被赐金放还还是好的,如今深陷囹圄,即使交游天下,有谁知?听说,高适又到北边平叛去了,不知他是否想起过自己?
朋友,难道真的只有在酒桌上的时候,才是吗?
心中甚感悲凉的李白觉得自己倒霉透了,糊里糊涂的走到坐监狱的地步。他苦,他冤,他要申诉,用他赖以成名的,诗。
在狱中,他写下了《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万愤词投魏郎中》、《寻阳非所寄内》等诗,让老婆宗氏到处奔忙。
而看到娇弱的老婆在外奔忙,李白心中无比惭愧,特别是想起自己下山入幕前给老婆写的诗,吹嘘自己可以向苏秦一样佩相印荣归,照样不会嫌弃老婆,可现实却是老婆“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李白终归是幸运的,不久就被宋若思与崔涣救出来,还进了宋若思的幕府。当然,对救命恩人,李白写了首诗歌相报,赞美宋若思的政绩和军功,因为除了这个,他李白什么也没有。
要说李白就是李白,特别有意思,刚出狱,就请恩人向肃宗皇帝推荐自己,而且还是用恩人的名义写的自荐表。题目是《为宋中丞自荐表》,不得不说,李白这兼济天下的精神,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这宋若思估计也是李白的小迷弟,居然答应了李白的要求,就这追星的精神应该比汪伦、杜甫等人更为后人铭记。
当李白以为参加永王幕府这事就这么过去的时候,远在北方的肃宗看到了李白这篇满是吹嘘的自荐表,看这个跟着自己弟弟作乱的李白还想着谋一个京官,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随着大唐收复两京,史思明归降,肃宗回到了长安,开始了对叛乱期间各官员的清算。
王维因为羁押期间写了首思念故国的《凝碧池》,再加上当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又替王维求情,王维只是被降了两级,挨了处分。
而没有背景的李白,则被流放夜郎。
比李白更惨的,离职江宁丞的王昌龄在路过毫州时,竟然被当时的毫州刺史闾丘晓杀了。
此时李白朋友中最发达的是高适,不但当了节度使,还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杜甫因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奇迹,肃宗赏了个左拾遗的谏官给他,如今还在任上;而此前从安西塞上回来的岑参也因为杜甫和高适的推荐,当着左补阙的谏官。
对于李白的境地,他们也无能为力。
李白收到长安来的通知,已是次年一月。时年公元758年,李白58岁。他要西行去那个夜郎自大的小国了。不知道这是不是肃宗皇帝对自己那封自荐表的有意安排,自己当初这个自荐表玩笑大了。
这一着,他李白在世人眼中,真有点夜郎自大了。
西行夜郎,他走的很慢。一路游宴,一路写诗,一路感慨。
在浔阳告别妻子、妻弟,他写了《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用一窜字,表达自己“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的处境与“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的惭愧之情。
在江夏,陪当地长官吃饭,陪朋友张谓等人游南湖;在岳阳,遇到被贬的友人郄(qiè)昂,一起游洞庭湖;过三峡时,感叹三朝又三暮,还是没出三峡,不觉鬓已成丝,哀叹自伤。
等他哀叹完,过了三峡,到了重庆的白帝城,时间已经过了整整一年。被流放的他,游玩了一年,没去到流放地夜郎,却等来了大唐惯有的大赦天下。于是乎,夜郎他不去了,西行改东行。他写了首《早发白帝城》表达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无事一身轻,被赦免的李白踏上了他的回家之路。然而,游玩惯了的李白,不是想着马上赶回家和妻儿团聚,他依然率性而活,为自己而活,对后世读诗的人来讲,是为大唐而活。
东行从白帝城到庐山,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在江陵、江夏、岳阳、零陵、南昌等地和友人游玩。
飘游,于李白而言,是常态;稳居一隅,乃非常态。当年司马承祯那老道士一语中的,此人可与神游八极。
李白流放漫游的时候,杜甫离职了,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把自己在颠沛中见到的寻常景象写成诗,是为《三吏》、《三别》,挣了个诗史的尊号。
当李白可以稳定却还在悠游的时候,杜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修了几间茅草屋,安定了下来。
安定下来的杜甫写了些轻快的诗词,行走的李白却不想安定,而是想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折腾一把。
公元761年,安史叛军残部史朝义向东南窜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征。
已经61岁的李白听到消息后竟然想从军建业,行到半路因为生病不得已取消行程。要说乱离之下军中白发之人定然不少,可像他这样白发还想着从军的,估计就他李白一个。
虽然不能遂愿,可李白还是通过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殷殷报国之情。在这首长长标题的《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诗中,李白自称懦夫,表达了自己“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的期望。
对,李白还是这样,有一说一,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历经世事与磨难,这点未曾改变。
兼济天下,对他来说真就是人生使命,而非口号。为这使命,他努力践行着各种可能性,即使为此背负着人们的不解与非议。毕竟,他是为自己而活,为使命而活。
病了,静养大半年之后,次年三月,李白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出游,去了宣城和南陵。九月回到当涂县,身体每况愈下,如眼前这满目疮痍的江山。重阳节登了山,或许他感觉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游历登高了,于是,重阳节后一天又登山,并写下《九月十日即事》一诗。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迟暮之年的李白,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伤痛,向世人表白了。
世人看他李白漫游一生,交游天下,风流倜傥,飘若神仙,可又有谁知道,那种无人言说的苦?况且是经历两次!
命乎?!时乎!?
回到当涂,将平生所著托付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交待完毕后,李白撒手人寰,时为公元762年冬天,李白时年62,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
弥留之际,李白写下绝笔诗《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一生以大鹏自比的李白,是支撑他理想主义的无尽源泉。他的使命感和自觉性驱动着他做一支记述大唐盛世的笔,遍游天下、山川,将盛世赋与万世。
他是以孔子自比的,他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使他可以忍受这两番重阳的菊花之苦,最终他的自诩也实现了。他的诗篇,如盛唐一样,光芒万世。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 斜杠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