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文章《陈鲁:让孩子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路径》。陈鲁从一个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学习一门外语的方法和依据,给了我很多启发。
她在文中指出所谓的外语学习的关键期不存在,重要的是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并不是过了某个年龄段再去学外语,就不能学好了。不管从哪个年龄开始学起,营造或者融入一个外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陈鲁也对两种家长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五岁以前,如果有人在家里能经常说英语,或者上真正的双语学校,就可以去给孩子启蒙了。这时孩子的学习是无意识语言学习(unconscious language learning)。如果没有,大可以等到孩子五岁以后,有了一定的逻辑能力之后再学,什么都不会耽误,这时便进入了有意识语言学习(conscious language learning)的阶段。在正式学英语之前可以培养孩子的母语能力。她认为母语能力好的人,学起外语来也是如鱼得水的。她还提到了另外几个建议,因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内,所以不做转述。
之所以提到这篇文章,是因为上次写完《漫漫英语启蒙路》之后,有一位宝妈跟我问如何给一岁两个月的孩子英语启蒙。她说大的英语启蒙没有做好,小的想给他启蒙,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于是我就给她转发了这篇文章。正巧的是,我家的羊羊也是一岁两个月。我没有刻意去给这个孩子启蒙,但是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他受到了不少熏陶。在陈鲁文章的基础上,配上我家老二的实例,希望给家里一岁左右孩子的家长带来一点启发。
《漫漫英语启蒙路》这篇文章有提到,我之前参加的妈妈组有些妈妈本身英语并不好,但是带出来的孩子英语却是讲的非常地道流利,因为她们努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非常浓厚的英语环境(以绘本和儿歌为主,主要借助音频)。于是米米的英语启蒙也是依葫芦画瓢这样做起来了,后来发现,在这样的英语启蒙中,不仅米米受益,一年前出生的羊羊也获益匪浅。
百翻不厌的纸板书
由于各种原因,米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没有合适的幼儿园可去。于是在身边那些妈妈们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也给米米开始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关于米米的Homeschool,我们没有太多好的经验,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亲子绘本阅读时间。米米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后来发现羊羊也开始坐在家里的Reading Corner(阅读角)看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一开始他就是漫无目的地随便翻家里的书。有时撕碎,有时啃咬,有时在书上到处留下他的口水。
后来羊羊恋上了一本名叫“Baby Faces”纸板书。里面只有六个单词,每个单词(yucky,yum-yum,stinky,uh-oh,boo-hoo,yipee)对应着不同的baby face。每次跑到Reading Corner,他都要找到这本书,让我给他念上好几遍。每念一个单词,他都非常高兴,有时甚至要用嘴去亲书上的baby。这六个简单的单词,再配上每一个孩子表情丰富的脸,就让一岁零两个月的羊羊流连忘返。过了不多久,米米也能给弟弟讲这本书了,弟弟也非常享受。后来,在我们念到boo-hoo这个单词的时候,羊羊开始有时冒出boo这个音来了。太让人震惊了,这个孩子在听了无数次之后,居然要主动模仿了!做妈妈的我表示很欣喜。
小家伙在恋上这本书后,又发现家里还有好多好多的纸板书。有三本是DK出版的touch-and-feeland lift-the-flap(触摸折叠式)的peekaboo游戏书。在不忘“旧爱”的同时,对这三本书的喜爱也是与日俱增。孩子在妈妈问问题的声音中(Where is the……),翻开折叠起来的那页,发现原来还有一页内容,可以用手去触摸感觉不同材质和质地的图案,并且每次他翻开的时候妈妈都会说“peekaboo”,这样的游戏让孩子很满足。这三本书翻久了之后,羊羊就开始说“kaboo”了。每次拿这三本书来找我给他读,他嘴里都念着“kaboo”,样子太可爱了。有时我就对米爸说,我们这也不是第一次养孩子了,怎么每次这个小家伙一有新的进步,我们心里的喜悦就像从来没养过孩子似的呢?
但是后来他也找来其他的纸板书,让我给他念,中文英文的都有。但是在那些书中,都是长长的句子,没有某一个特定的单词是反复出现的,每次念了不到两页就跑去找他的“宠妃”们了,哈哈。
对这么大的孩子,某个单词的repetition(重复)很重要。而且羊羊喜欢的这四本书出了单词简单、且反复出现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每一页都有和羊羊差不多大的小孩。小孩喜欢和自己一样的小孩呀。
在亲子阅读这方面,我们所做的就是这些。但是在羊羊随便翻书,哪怕是撕书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阻止、呵斥过他。弄乱了的书可以重新整理,坏了的书可以用胶带重新粘好,但是如果因此把书藏起来不让他够得着,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对一门语言的喜爱,也许这些细节能帮上很大的忙。
百听不厌的儿歌
说完了羊羊喜爱的四本书之外,再来说说他喜欢的儿歌。哥哥弟弟两个都是我自己一手带的,力不从心、焦头烂额的时间非常多。这样的时候,我通常会让自己休息一会儿。但是妈妈休息归休息,孩子的耳朵可不能闲着。不管他们在玩什么,都不耽误他们的耳朵享受故事和儿歌。于是弟弟就跟着哥哥听了好多好多的中文故事和中英文儿歌。前一篇文章我也提到,兄弟俩都是在喜马拉雅上面听故事和儿歌的。我们常听三个专辑的儿歌:Wee Sing for Baby,Mother Goose 和 Super Simple Songs。我先来逐一介绍下这三个专辑吧。
Wee Sing这一系列有九本书,每一本都有一张CD。书里不是图画,而是五线谱和歌词,歌词都配有翻译,有些书上每一句歌词都配有相应的动作说明。书倒是没得挑,就是CD里每一首歌只唱一遍。孩子们学歌谣,是需要不断重复的,听它的CD总感觉每一首歌都听不够。Wee Sing for Baby只是里面的一本,里面的歌曲涉及好多主题,都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有些是念的,有些是唱的,摇篮曲部分多数都是大人唱的,其他的似乎都是小孩唱的和念的。
Mother Goose的歌曲在喜马拉雅也很容易找到。相比Wee Sing for Baby,它里面的每一首都是先念一遍,然后再唱,而且不止唱一遍。对于这一点我很喜欢。歌词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押韵的,所以念起来也很美,也便于我们这些家长听懂歌词并和孩子一起学唱歌。
Super Simple Songs我在国内的网站上还真没有找到有卖,但是在喜马拉雅能找到音频。这一套歌曲的旋律相比其他两套的旋律会更欢快一些,羊羊听到这一套的歌曲,身体就开始扭来扭去,两眼放光,非常兴奋。
有一次晚上做饭的时候,我把他放在高椅上,他非常不想坐在那里看着我做饭。于是我就一边准备食材一边开始给他唱Super Simple Songs里面的一首One Little Finger。这首歌的歌词大概是这样的: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one little finger.
Tap tap tap.
Point your finger up.
Point your finger down.
Put it on your head. Head!
(后面几段歌词可以换成不同的身体部位。)
我就根据这些歌词编了几个简单的动作。网上有这一套歌曲的动作说明,我编的只是打酱油的。但是羊羊非常喜欢,一遍遍要我给他唱和做动作。唱了几遍之后他就开始自己跟着我,举个食指,跟着这个节拍在高椅上晃来晃去了。后来,有好几次,我们都发现,羊羊自己举起食指,非常有节拍地扭来扭去,嘴巴不停地在那里说一些最有他自己能听懂的东西。然后等着我们给他唱,他就露出一副“终于有人懂我”的表情,开始更加欢乐地手舞足蹈,实在是太萌了。
羊羊得到的熏陶,就来自于这两个渠道。在他一年零两个月的生命中,对英语的探索,也就仅限于打酱油的程度。但是看着这个孩子因着这门语言而有的乐趣,做妈妈的我真的很感恩。有人说多一门外语就多一个世界。在这个孩子身上,真是如此啊。我在中文绘本方面没有什么研究,家里适合他看的中文绘本真的很少。哥哥用过的纸板书,都是修理过的,用胶带粘了又粘的,但是现在又毫不浪费地投入使用啦。因着这些小小的书,带给了他莫大的乐趣和满足。今天上午我忙着给生病的哥哥做饭,他自己就在Reading Corner那里,把书撒满一地,这个翻翻,那个看看。后来我再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抱着他心爱的小被子,躺在书中间自己在那喃喃自语了(当时忙着做饭,没腾出手来照片,请自行脑补一个图,哈哈)。看到此场景的我,心立刻就化了。愿他以后能更加自由地翱翔在书的海洋中!
最后,给宝妈们的建议
在《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中,汪培珽曾说过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会说中文之后才开始给他们磨英文耳朵,所以会需要一句英语一句中文那么翻译,如果是从小时候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磨耳朵的话,可能就不需要这个翻译的过渡阶段了。我记得米米小时候我指着他的肚脐说“bellybutton”(当然是反复不断地告诉他了),后来他就知道bellybutton是身体的那个部位,并且自己也能张嘴说这个单词。“肚脐眼”这个词还是好长一段时间后,他要求我翻译给他听,才学会的。所以如果能坚持给孩子一个有浓厚氛围的英语环境,孩子从还没开始说话就可以开始给磨耳朵启蒙了。
只不过这里有几点宝妈们需要注意的:
1. 在双语同时输入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开口说话晚的问题。我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孩子。有一个是因为家里本来就是双语环境,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中国人,有一个家庭是海归。虽然这两个孩子两种语言输入的频率和比重不一样,但是这两个孩子开口说话都是在两岁以后。我曾经在朝鲜族地区生活了10年,那些从小就同时学习说汉语和朝语的孩子,一般开口说话会比较晚。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孩子把这两种语言搞混了,都不敢开口说话了。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如果不介意孩子开口说话晚的话,这倒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孩子迟早会开口说话的,只不过带出去听到别人说“还不会说话呀”,你需要心理强大,要知道每个孩子本来就是不一样的。神创造最美的作品就是我们人了,而且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所以你我,包括你我的孩子,都很特别,本来就不一样的。
2. 英语学习很难立竿见影,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漫长的坚持过程,切勿急功近利,需要保持平常心,而又不失积极乐观的盼望。陈鲁在她的那篇文中里,也提到在美国有些华裔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中文了,可是到转到他们学校去的时候发现还是不行。我也有朋友的孩子从小就上外教课,现在孩子十多岁了,她总结说,这个英语学习的投入和产生不成正比。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坚持过程,并且这个坚持,不是一周几个小时的外教课就可以了。孩子在头几年学说话的时候,是有了多少个小时的母语输入啊,一天里面,只有睡觉的那些时间没有接触,其余的时间全都浸润在母语环境中了。
参考《陈鲁:让孩子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路径》文中的计算:
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到了三岁,能熟练使用母语,我们总是惊叹孩子学习语言有多快。但是,从出生那刻起,那个孩子已经听了多少自己的母语了呢?
如果按每天12小时的清醒时间计算,假设这12个小时都有人陪伴,陪伴人会和孩子说话或者陪伴的大人之间说话,一个孩子三年会积累一万多个小时的言语输入。12 小时一天x 365 天 x 3 年 = 13140 小时
如果你的孩子每周几节外教课,算一算要学多多少年才能达到一万多个小时呢?所以用到英语启蒙上,这个坚持同样需要长久的坚持,而不是一周几小时外语课所能确保实现的。
3. 明确培养孩子的动机和目的,能帮助我们在这条英语启蒙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我们需要扪心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给孩子这么早进行英语启蒙?是什么值得我们付上这么大代价。理清楚了自己的动机,才能有一直坚持下去的可能,尤其如果这是你第一次下决心要给孩子启蒙。作为基督徒的我,我知道我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荣耀上帝,这也包括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也是要用来荣耀上帝的。我也希望我的两个孩子,也把荣耀上帝当成人生的首要目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想明白,这过程中也会有攀比、骄傲,以及对别的家长的妒忌,但是这个大方向是在这里的。我希望借着这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和孩子们的上帝,能够得到尊荣。
结束语:我在这里想引用圣经里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前面的事,向着标竿直跑……”。当然这段话的写作目的和这篇文章对不上号,但是我想借它来表明,我写这些文章,不是说我两个孩子的英语启蒙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仍在过程中,米米和羊羊的英语学习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唯希望借着两个孩子的实例,给更多的人带来共鸣、激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