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经付出过,只因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而心生怯意?
你是不是也曾期待,期待有那么一个人为你无私付出?
你想过,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你愿意倾尽所有真心回报。
但是,最糟糕的是,你没有勇气付出,也没有收获到别人的勇气付出。
所以阿米尔是幸运的,因为哈桑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滋养了他,让他成为了能够给予能量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在真正动笔之前,我一直在想,应该怎样介绍这本感动我至深的书。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国际大牌媒体的评论和推荐:
《出版商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图书馆杂志》……
或许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正捧着这本书动情阅读,他们赞词的集合可能是我所能表达的几百倍、几千倍,我还能说出更有力的推荐理由吗?
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认识故事投影中的我们。
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他们喝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的同一片草坪上走出人生的第一步,也在同一个屋檐下说出人生的第一个词。
阿米尔说的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
有很多相同,但是因为这关键的不同,为两人的命运纠葛埋下了伏笔。
为何说这点不同是“关键”?
因为这反映了他们关心的核心人物,并且预示了他们的性格走向。
自小失去母亲的阿米尔在童年时期,始终围绕着如何赢得父亲的疼爱和认可来做事情,甚至不惜伤害哈桑。
但是他的父亲总是对他有些冷淡,反而对哈桑更多赞许。
哈桑的核心人物则是阿米尔,并非因为阿米尔是少爷,而是因为哈桑把阿米尔当作他的朋友,一生要去守护的人。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阿米尔。
童年时期的我们在原生家庭得到的暗示(很多时候还算不上伤害),会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人生。
比如总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常常听话懂事,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寻求认同的对象也会不断变化,朋友、恋人、配偶都会成为被认同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很可能会拒绝给给予认同感,他会不断放低自己,低至尘埃里,仍旧周而复始的忐忑付出,对于回报更是斤斤计较。
对方一点善意的小回应可以让他瞬间走出低谷,若是不搭理则会让他情绪崩溃。
他被自己的情绪绑架而不自知,同时,他将他的负面情绪转嫁给亲近的人。
在一次次能量向下的恶性循环中,他身边的关系一团糟,他更加否定自己,更加不喜欢自己。
几个回合之后,他会更加敏感,害怕不能得到回报,害怕受伤害,所以对付出锱铢必较。
这种情绪在处理两性关系时尤其糟糕,会使双方都陷入情绪的泥潭,直到将双方关系的能量消耗殆尽。
同样是没有母亲的哈桑,却顽强成长为独立、自我的小英雄。
他平和善良,从不吝啬为阿米尔执着付出,几乎没有想过回报,哪怕遭遇阿米尔的背叛和伤害,他虽然伤心,却也没有停止付出。
哈桑就像是一个有不竭能量的小太阳,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被人嘲笑兔唇的经历去怨恨别人。
他的内心是富足的,不需要寻求认同,对阿米尔的付出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他内心喜悦的流露。
** 他始终为阿米尔做到,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维护阿米尔的荣誉、帮助他赢得父亲的喜爱,遭受了一件极其不堪的事情,而阿米尔却在事发现场选择了懦弱的躲避。
由于自责和痛苦的双重压迫,阿米尔费尽心思残酷的将哈桑逼走。
不久后,由于阿富汗局势动荡,他随父亲逃亡到美国。然而对哈桑的背叛始终跟随着他,如同抹不去的阴影一般。
我想,一定有人从阿米尔的此番作为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曾经为了在核心人物身上求得认同感,想方设法,甚至不惜打击、牺牲对我们付出的人,甚至将自己没有得到回报的坏情绪转嫁给他们。
我们笃定的认为,为我们付出的人会无休止的付出,即便他们不付出了,那也不稀罕——他们是多么烦人的存在——正如核心人物看待我们一样。
无休止的认同,无情的挥霍别人的付出,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
这个恶性循环让阿米尔的羞耻感如影随形,也把哈桑带入了另一个命运。
成年以后的哈桑即便面对危险,仍旧带着妻子回去守护阿米尔家的庭院,
学习文字给远在美国不知还能不能见到的阿米尔写信,
最后为了保护他们幼时生长的地方和妻子一起被子弹打死。
他的生和死都温和的证明着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最动人的除了哈桑的忠诚,还有阿米尔对自己完善。
当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故乡,发现原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也是自己的兄弟。
阿米尔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总是对身为仆人的哈桑偏爱一些,对自己总是严厉,因为自己已经得到了身份、地位,而哈桑是那么勇敢聪慧,却只能接受命运给予的不公安排。
阿米尔理解了父亲,原生家庭中留下的那个痛点得到了抚慰。
于是他有了勇气直面凶残的阿塞夫,想尽办法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且用耐心和爱心努力给哈桑的孩子一个完整的人生。
阿米尔在这个过程中的勇敢和付出,让他得以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人生不再是去求得认同,而是自己认同自己,再将能量传递给别人,像哈桑一样。
当我们在寻求认同的道路上疲惫和迷茫之时,也需要对自己喊停。
让我们回到原生家庭最初给我们带来暗示的时候,直面那份不平和的心境,无需掩盖。
** 如果有痛就再痛一次吧,**
放开戒备去感受,没关系,一切都会好的。
你不要向别人寻求认同,你已经很棒,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放下心结去接纳别人的付出,对付出善意的人投以感恩的回馈。
逐渐的,回馈能让你体会到付出的快乐,这是能量富余带来的喜悦,也是走出求同恶循环的一条蹊径。
哈桑和阿米尔的友谊贯穿了全书始终,也贯穿了哈桑的一生,在张弛之间尽显张力。
哈桑之所以能感动大众,就是他不求回报的忠诚付出。
有人说,哈桑是卑微的傻瓜,是宗教的炮灰,是时代的牺牲品。
诚然,我们选择不了时代,但是信仰自由,做这样有大爱和大智慧的傻瓜也是一种快乐。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傻瓜越来越少,所以我们才这么疼爱哈桑吧!
希望大家都能是治愈后的阿米尔,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能够给予能量的人,像哈桑一样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