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作家。1985 年凭借《放学后》摘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出道。他的作品前后期风格迥异,前期多是本格推理,细致精巧,后期作品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构架,情节诡异,笔触老辣,语言简练。
他的《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等作品远负盛名,被翻拍成电影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今天,我要详说的是他的一本非侦探小说――《黎明之街》。
一贯写侦探推理小说的东野圭吾说:“我在《黎明之街》中第一次把恋情放在小说如此核心的位置。”因此,不妨从情感角度来赏玩一下作者的另一种风格。
首先勾勒一下我阅读本书后脑中的轮廓:从人设看,一,男主是一家建筑公司电力科主任,四十岁已婚大叔,有妻有女,生活稳定,因此对激情新鲜的世界怀有潜在的追求心理。二,女主是作为临时员工来到男主所在部门,年方三十一,典型的日式美人,家庭背景雄厚,富家女。
小说的核心恋情自然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只是它是一场婚外情。在男女主人公展开婚外情的过程中,一桩被女主隐瞒的十五年前发生在女主家中人命案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真相悬念持续到全书最后。
而此时,令人意外的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身份,而是另外一个悬念――这场婚外恋,也是一个预谋。原来,这所谓的核心爱情,只是女主仇恨发泄的载体,是她对那两个人严厉的惩罚,是她年幼时亲眼目睹的那场婚外恋的实际亲身体验品。
在这部小说中,东野圭吾描写了四场婚外情。主要围绕男女主的婚外情展开故事情节,其余则是陪衬、铺垫。作者笔下的男主在这场婚外情中尽显胆怯懦弱,卑劣痛苦。作者将男主处在家庭责任、道德伦理的束缚与新鲜刺激、激情畅快的爱情这二者边缘中挣扎时纠结、折磨、徘徊、无法自拔的人物处境与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将婚外情这个被人唾弃的世界,从人物关系,人物心理,故事情节三百六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似乎友情提醒着读者,婚外情乃是一片汪洋苦海,最好不要轻易徜徉,若不幸驶入,趁早悬崖勒马。
而且其实,无论在小说的开篇,小说的展开中还是在最后真相水落石出时刻,作者对婚外情是有明确的态度的:
新谷(小说中另一个婚外情当事人):“从道德上来说,我们已经不是男人了。要想变回男人,就只有在我们抛弃道德约束的时候。所以说婚外情是道德败坏。”
“外遇应该是在绝对不涉及离婚的前提下进行的。”
婚外情就应该在婚外情状态下终结。
在小说中也确实如此,四段婚外情都以不同的方式终结。女主,这个内心强大,隐忍决绝,目光敏锐的女人,总能一眼看穿男主的内心,她在最后告诉男主,他们的婚外情只是她的一场游戏。
我想给她最后一吻,往前走了一步。她好像是察觉了我的企图,后退一步道:“已经不可以了。游戏已经结束了。”
“我利用了你。和你发生婚外情是为了让那两个人痛苦。就算我做这种不道德的事,他们也无法指责我。”
作者将女性体内的敏锐,力量是写到极致的。除了女主,男主的妻子也是一位内心隐忍而又坚韧的女性,作为妻子,她用她的坚强与智慧占据以后生活的制高点。
小说中,她看似对丈夫毫无蛛丝马迹的婚外情一无所知,每天依旧照顾女儿,体贴丈夫,料理家务。而实际上她早就对丈夫的出轨了然于胸。在小说的最后,被女主甩掉的男主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在平安夜亲手做的蛋壳圣诞老人已是碎片时,顿时明白,平安夜他为与情人秘密约会而抛下妻儿时,妻子默默忍耐而只能怒摔此物。而现在,正是妻子的隐忍与宽容,让他还能回归家庭,还能保存这个完整的家,保护他们幼小的女儿,免糟女主那样不幸的人生经历。只是从今以后的生活里,男主都要怀着赎罪的心理,直到永远。正如新谷曾经对男主的警告:
“女人发现老公出轨时,最想听的就是道歉,还有发誓。女人不会因为愤怒放弃稳定的生活。你最好现在练习一下如何下跪道歉。”
“道歉可不是场面话。下跪道歉只是你慢慢赎罪路的开始。这条路没有终点,你得道歉一辈子,在老婆面前再也抬不起头,还会觉得家里再也没有容身之处,直到你死。”
因此,对于不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但有情侣的人而言,这本小说里的诸多良言都是可以作为行事准则的,一起欣赏几个段落,我觉得无论针对男女,字字铿锵:
“听好了,渡部,女人拼了命也会守护现有生活。如果生活安定,她们就不会放手。她们绝对不会因为老公爱上别人就轻易放弃现有的一切。如果争吵延续不断,肯定两败俱伤。结果不但离不了婚,美满的家庭也会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每天的痛苦。”
“不会的。你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妻子。她们不同意离婚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持安定的生活,而是无法忍受只有老公找到幸福。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即使痛苦度日也可以忍受。”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名言:“婚姻是一面围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我觉得,这面墙是两个人一起铸就的,要么是墙里面两个人一起建筑,可以建筑成高的或矮的,厚的或薄的,实心的或透明的,窒息的或透气的,墙建造成什么样子决定了婚姻的房子会不会倒;要么是一个墙外的一个墙里的,他们可能会推到一面墙重新建一面;要么是两个只有砖头等待建墙的人,就看它们想不想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