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子关系的第一个基础,是觉察
提升觉察能力,坚持 持续的在去觉察。看看自己觉察的是在行为层面
,还是觉察到行为背后的动机 意义 价值,觉察和地震一样,有震源的不同深度
2 亲子关系的第二基础 就是你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做好准备去开始“成长”,有没有做好准备去“改变”,你为这个事,做了多少分的准备,例如熳姐在田老师那里学习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是有多少态度啊?你比如说我现在30%,我想改变,我想去行动,然后我现在有100%啊,所以为什么他的收费那么高的原因就是在这儿你反正我钱收完了,你改不改,是你的事儿,有好多人都是为了钱,也会有所调整
3 咱都不用说社会上所有人,我们的家庭当中三口人可能或者是五口人,七口人,八口人,那这个时候我们家庭当中每一个人,大家是不是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学过了,知道了信念,价值观不相同,我们会有很多的分歧,那么为什么信念价值观不相同啊?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了那么多的行为上的一个个不同?那你看这个一个人又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对吧,那我们也无从下手去改变别人,那我们还想要自己舒服一点啊,还想要朝着一些好的结果方向发展,那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要做一些有用功是要在这个有用的这个焦点上来多下一些功夫,所以那只能是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4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它是问题。就像这同一个事情,我们觉得他不是个事儿啊,可能在你看来这个事儿就是个事儿。所以说我们想想我不可能知道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也不知道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所以我们互相之间无法代替,你不可能代替我的想法,我也不可能代替你的想法,我们所说的那种感同身受,我能够完全理解你,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感知力强的人,可能你引发共鸣的她能感受的到,但是共鸣的程度又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感受别人的这个感受,你这个程度也是不一样,你不可能百分百去感受所有人的一个情绪啊,还有他的一些所有的想法。
5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你想成长,你想改变,你想成长成什么样子,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子?这个完全真的就是取决于自己。就还是说像我们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大家一起念高中,都一个老师教,我们学的是一套教材,那为什么有的人就考清北?有的人就落榜,老师也没偏心,他讲的时候没说捂着你的耳朵,那这个就是在于你自己的一个程度,所以说。其实学心理和这个也是一样的,然后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呢?就是咱们文化课的老师,他可以抓一抓,但是,心理课的老师呢,我们很少去主动去抓谁去去,因为要有一个界限问题。
6 心理学老师不可能像科班老师那样去催促每一个学员去完成好作业,这个是你个人发展问题,主动权在你自己手里,不在老师手里,如果你觉察不够,准备不够,老师再怎么催促你也是没有用的
比如你是一个准备好的,就是鸡蛋,老师捂一捂就敷出来了小鸡。你如果没有觉察,没有准备好,你就是一块石头,如何敷,都是白费力气
7 基础性不是在于你是否学过心理学,而是你是否有觉察,以及改变、行动的意愿,以及有多想改变。
例如我们的作业,不是给老师写的,不是给同学写的,而是给自己写的。建议尽量用语音,反复的多听几遍,能够听出来你边说边思考的过程。文字书写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内容的添加,但音频形式就是比较自然而然的表达和思考
8 做这个作业的目的
我们和我们自己的父母组成了一套原生家庭,我们又和自己的孩子组成了一套原生家庭,这俩套原生家庭就是和亲 、和子的关系。
我们这一辈子都是在忙着“关系”。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其实核心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我们自己和自己搞定的时候,其他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我们一下子不会那么有智慧,一下子就和自己和解了,一下子就和自己很融洽。我们需要通过亲子关系 亲密关系来呈现,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9 这四个阶段,可以拿来每年做一次自己和父母 亲子关系的检测,累积三五年做个对比,你会发现人是不断变化的。
同样一个事情,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看待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这四个阶段,有人可能二三十岁,可能三四十岁,依然处在这个第一阶段上
10 对父母的全然接受期,不要从年龄考虑,就真实的体现,真实的一个状态,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第一阶段全然接受期
逆反期也有一辈子的,不分年龄,可能你到45岁还会有一部分逆反期,不会全然的到理解,和了悟阶段
可能某些状态,大概有80%的状态是理解/了悟期,可能20%的叛逆状态就又出来了(理解阶段也是同样的,不一定是跟年龄有关,也不完全就是纯粹的)
11 我们可以选择朋友,但是不能选择父母和兄弟姐妹(血缘)。那我们为选择了我们的父母呢?
《遇见未知的高我》观点:是我们选择了我们的父母的
我的母亲:朴实,勤俭,能干,善良,吃苦耐劳,大眼睛,一口齐白的牙齿,永远都是对家人身边的人包容体谅
我的父亲:大眼睛,高鼻梁,吃苦耐劳,坚韧,有钻研精神,学啥悟性好,学的快,接受新鲜事物,有责任心,顾家
父母身上也有一些缺点是我不接纳的,比如父母不敢于向外迈开老家的圈子,过于节俭,可能是年轻的时候苦日子,过的太深了,但是有句话讲“有效花钱,就等于有效的利用了社会资源,而利用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时,钱的意义才体现出来”“很多人舍不得花钱去享受精神层面的产品和服务,这其实是让自己失去利用资源进步的可能性”(父母在老家就是舍不得花钱,也不敢花钱,甚至没有这花钱方面更多的认知,就只知道赚钱不容易,不是重要的不能乱花,享受都是有罪的)
如果我的父母,供我读大学了,我可能就不会有过去出差多年,走过那么多城市的经历,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是用脚步和时间丈量出来的,也不一定就能自己独立房子首付,同时因为和父母间矛盾多年来尤为深刻,自己付费学习心灵成长的相关课,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甚至对日后有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原生家庭有好的启蒙
通过不断发现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不断的探索,也在不断的打开自己的认知
12 悠悠姐:父母要活成父母的样子,我们自己要活成我们自己的样子
不要,活成父母的样子/父母希望我们活成的样子,都未必是我们想活成的样子,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似挺好的家庭,伴侣也不错,然后为什么孩子会出问题,就是因为你的父母没有唤醒你,你自己也没有唤醒你自己,你的伴侣也没有唤醒你,那么这个时候会派另一个小天使,派你的孩子来去唤醒你。
唤醒你去看到你在亲子关系当中,你和你的原生家庭当中,你们的一个互动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你是在怎么样去处理一些问题的?那么父母带给你的一些你有没有再去带给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曾经做的一些事情啊对你有哪些影响啊?所以这个很关键,这些点都是我们要去进行一个思考的。
13 父母那一辈和我们相差30-60年的思想差,加上年纪大了不学习,思想一直保留在她们那个年代,而我们在不断接受新环境变化,快速学习成长,思想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父母的一个地方。
接下来再去了悟,为什么选择了我们的这一对父母
我们是作为晚辈,我们没有资格去原谅自己的父母,只能是说我们是无条件地去接纳,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了悟。我们明白了他们这一代人的苦心
没有力量,没有自信根源就是你没有家族力量的一个支持,(心理学家排)这个家族的力量你没有,我们很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动力不足,做事儿可能就会坚持不下去,然后或者说干着干三天热血,然后坚持不下去,这些都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你父母给到你的力量不够。
14 比如说家里有重男轻女、家里孩子多、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宽裕、父母可能有疾病、父母早逝,就这些情况可能会造就了一些这个力量不足、不自信的问题,但是父母无论他什么时候去世了,无论父母是什么情况下,无论父母怎么对待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你所需要的,你的父母已经全部都给到,你是你自己没有看到而已,你就是这个礼物已经给到我们了,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15 我们拿到家族的力量,做事情可能会更容易些,那么拿到这个家族的力量,我们需要靠的是什么?我们要去全然地、无条件地去接纳我们的父母,接纳父母,一开始我们是被动的,我们可能就会强迫自己,例如:我爱我父母,不管她对我如何不好,我们也很爱…或者像熳姐,你看你那么小就扔下我…其实,正是因为很多问题是我们没有去看清楚,所以可能很多年,到自己很大了以后才真正的理解、接纳和了悟
只有你真正的自己想通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去转化对父母的怨恨、对父母的这个不理解。(理解还是容易的,但是这个理解是仅限于在意识层面的理解,这个真正的你要从潜意识的层面当中,完完全全的这种理解、接纳、感恩、这个还是需要一些时段的),是因为在事儿上见,很多事儿上一做出来就看到你最核心的地方,这个其实就是最核心的东西。
16 就是无论你学了多少技巧、方法,不管学啥流派,最后倒来倒去,核心的点就都是在这里:全然接纳父母、理解父母、感恩于父母,以此来检验我们对父母关系的一个思考深度,亲子关系中自己的成长状况
17 作业不分好坏,因为作业是写给我们自己的。没事儿自己拿出来翻出来 看一看、读一读,你读着读着,你会读出很多东西,你把你自己写的、自己说的你读上三遍,你听上三遍,然后你,你可能又会有不同的一个收获。
18 佛教,道教里面都有财神,我们自己家里也有财神(父母)
三明治不要仅仅局限于行为和记录,要找动机和意义,带给你的感受/满足了你什么需要。
情绪8节课,还有课上的一些技术,要学扎实,多练习
19 内在小孩和我们自己是一起成长的,提示:学了这个是为了调节自己的,我们不是学完了去衡量别人、去改变别人,那这个事就学反了,所以你要不断的去向内去探索,你有什么新发现、新收获呀、新感悟啊?然后,同时我们注意的一点,你是要有一个三赢的原则,别一个人高兴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成年人啊,我们不在是小孩子,虽然每个人都有内在小孩儿,但是你的内在小孩会和你要在一起在成长。
20 培养内在小孩:1 我们做内外在资源梳理,2 早晚的这个冥想。这些是基本功,弄扎实了,外界不会干扰到我们,还有就是你学完了这些东西,逐渐学会打个组合拳,而不是有什么事儿就嘛抓了,事事都求助于老师,把老师当做定海神针,遇到事儿的时候把学过的工具和方式方法,变为你自己的,形成你自己的模式,然后及时的去应对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