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自己有不得不做的事吗?
你可能会说,谁没有啊。
比如早上6点多爬起来,在公交车上挤得像咸鱼一样,上个有气无力、朝九晚九的班;比如,从早忙到晚,做早午晚餐和家务,送孩子上学、上各种培训班,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筋疲力尽的体验;比如设计师在甲方客户的要求下,进行一次又一次歇斯力竭的修改,最终依旧选择了第一版。。。。。。
你会说,这些都是不得不。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当你说不得不,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说。你有点委屈,你在抱怨,你觉得自己在付出,在牺牲,或者因为恐惧、羞愧或义务,这个时候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你会认为生活绑架了你,家庭绑架了你,公司绑架了你,其实都不是。
“不得不“成为了一种情感绑架或道德勒索,对自己或与事件相关的人。
有那么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
一位母亲在临终前对孩子说,其实我不喜欢吃鱼头,可是为了你们我吃了一辈子鱼头。
这位母亲“不得不”吃鱼头,且在临终前还要强调自己的牺牲,她得到的是孩子觉得需要报恩的愧疚感。
如果母亲不认为自己吃鱼头是付出,也许她看到孩子吃鱼肉她就开心,也许她本身就喜欢吃鱼头,那么大家可以一起享受平等的情感,毫无负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谁为谁牺牲。
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来试一下转换位置。
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都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列好清单后,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比如我选择每天上班,是因为可以赚得到钱;我选择做家务和带孩子,是因为我可以让家庭生活得更舒适,让孩子过得更快乐;我选择做饭,是因为我希望自己和家人吃得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不必吃外面不够有营养的快餐。
每一个选择背后,有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正视它看到它。
我希望我的父母、爱人、孩子,都能够抛开“不得不”,大家都能够明确自己想要的,且愿意为之付出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包括我自己,我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动画、绘画培训、写文章、学习等等,都是我的需求,同时也是我的乐趣。
写文章对我来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输出可以记录我的学习,锻炼我的思维逻辑,同时分享价值,那么这就是一件我选择的事,不是“不得不",不用勉强,不用坚持。
包括我以前做菜技术不好,做饭会很浪费时间,只能经常和孩子去外面吃。后来我想着,还是自己做饭有营养些,而且学做菜也挺有意思的,做完拍照秀一下也很有成就感,念头这么一转,做菜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即使事情很艰苦,富有挑战性,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乐趣。
《非暴力沟通》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所以,当你说不得不,从出发点就错了,没有“不得不”,而是“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