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写那么多的文字。我笑着用“因为喜欢”四个字回答了。人活着总是该有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才可以为平淡苍白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爱淘宝,有人习惯泡夜店,而我只是喜欢在闲暇的时间睡睡觉,追追剧,看看书,码码字罢了。
文字于我,只是一种简单记录生活点滴的符号。所以一直不敢将从自己指尖流淌出来的字符称为“文章”,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文字”。只是用文字来雕刻时光,定格生活,不觉已成了一个多年来难以割舍的习惯。
大概是2014年年初吧,在一位亲人的葬礼上,一位宗亲居然当着我两位哥哥的面开着玩笑叫我“作家”。我只能红着脸让他别瞎嚷嚷。这是小哥第一次听说我经常在县报上发文字,他脸上写满了惊讶和自豪。小哥嘱咐我,以后再发文字也让他拜读拜读,沾沾光。
所以当《家风》一文见报时,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从学校拿了份报纸,经过小哥的家具店时顺道给了他。我知道哥哥一定会喜欢这篇写我们胡氏家风的文字的。
到小哥店里时,正好县里一位稍有名气的书法家也在场。小哥做了简单地介绍后,书法家接过哥哥手里的报纸,转身问我:“在这报纸上发文章要钱吗?”我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解释:“不要钱,但也没有稿费!”
“不过你们这种文章,没有稿费也没啥大不了的,假设有稿费的话,顶多一篇也就给你两百块钱吧,对改善生活也起不来什么作用!”
接着他开始看起我的《家风》来。
“这是你写的文章吗?该不会是从网络上抄来的吧?”
“网络上抄来的文章投到报社去?”
“即使抄来的也没有关系嘛,反正只是在本县里交流!”
我没有再理会他,只是跟小哥说自己得赶时间去接孩子,便匆匆离开了家具店。
大概是一年以后吧,从另一书法家口中得知,当时在小哥家具店里与我有过短暂交流的书法家,他的少儿书法培训班办得红红火火。只是他本人写书法时,到现在依然无法脱贴。那一刻,内心终于理解并原谅了那位书法家——习惯靠临帖来卖字并发财的他,难免会狭隘地认为世间人都如同他一样靠抄袭文字来获得收入。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很多人但凡有那么一点爱好或特长总是要想方设法把它转换为金钱,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活得成功,哪怕踩着荆棘也不忘忍着剧痛把鲜花高高举起。
也曾有人劝我,应该好好利用手头的这支笔来规划人生,多赚点钱。我笑而不语。一方面是有自知之明,我的文字如同我的人一样肤浅而直白,不具任何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是觉得人生中难得的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爱好一旦转换为金钱,必然会给自己套上一种无形的枷锁。当爱好成为赚钱的工具时,在我眼里那其实不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最能解渴的一种水叫薪水,虽然自己的工资不高,但足以维持日常的柴米油盐。至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富足宽裕的,我想神经粗细不同的人也必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工作了18年,依然是个初级职称的我,经常遭到同事的戏谑,说高级教师未必有我这般的高级生活。其实,我充其量只是心气高罢了,如果可以,我会尽量让自己活得走心一些。毕竟,很多东西比较不来,更计较不来。
很多时候码字的目的只是为了放松与自嗨。因为不为名,不争利,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写作,能一直保持着那份快乐的初心。我亦明白,正是这种初心让自己不曾出息。但是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人生苦短,不如简单做事,快乐做人。很多时候我的文字如同我的性格一样——不讲章法,不谈修辞,只管任性地写!
也有人质疑,既然不为名,不争利,那为何要把文字发到报纸上,为何要把文字转到朋友圈,为何会为简书里的那么一点打赏激动开心?我想每一个码字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吧,那就是自己的文字能够引发共鸣。再说了,爱写作原本就不是一件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干嘛要躲躲闪闪的?我们字里行间那种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文字,就是一股热爱生活的正能量,而传递正能量应该是件值得我们骄傲并快乐的事情吧?至于简书里的那点打赏根本没办法让我发家致富,主要还是觉得好玩和共鸣,看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我也同样会打赏的!
有时想想,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看着,一路想着,一路写着,一路自得其乐,其实挺好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的文字质量提高了,也请你不要意外,也许我只是走得远了,看得多了,想得深了,写得多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