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发生或发现两件小事,先记录下来。
第一件小事
周六去了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沿塑胶跑道慢走。期间口渴,去一个自助售货机买水。我前面就一个人,他用手机连续扫了几次二维码都没成功,看得我挺烦躁的,又等了十几秒他还没弄好,我就拿我的手机扫了那个二维码并支付成功,机器马上吐出一瓶水,我正要取时,前面那人高兴地自己拿走了,尴尬的是我还没好意思跟他解释是我扫出来的。。。本来就烦躁,结果又无故损失7块钱,还没喝上水,遭受了一连串打击。
小结:那天我心情确实不好,事实证明心情烦躁时作出的决定大多不靠谱,不靠谱的行为会反过来使心情更糟。冷静下来想,当时多等会儿又能怎样?跟他说声我先扫不也是很简单的事吗?
类似的,老喻刚发的文章《时光的算法》开篇先写了如下一段——
假如一个人的大脑计算力是a,他在压力下的计算完成率是b%,那么其应对现实世界的智慧等=axb%。
既然如此,心情烦躁时尤其要注意莫仓促下决定,因为心情烦躁本身就是一种压力,那个计算完成率b%会抵消你的智慧。
第二件小事
这件小事是发现的。《奇葩说》本季新增了两位导师罗振宇和张泉灵,再加上马东和蔡康永,刚开始我直观的以为张泉灵是最弱的一位。但经过这么多期下来,发现她的一个能力比其它三位都强——对大事件的参与度或深度了解。第12期,辩题是《给走投有路的人捐款蠢吗》,她谈到“瓷娃娃罕见病基金”在给同样患有该病的孩子时,选择给谁,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给病更重的,家庭更穷的,而最终的选择可能正好相反,张泉灵就这件事更深参与度后的举例给人很大的震撼;第14期,辩题《生活的暴击值得感激吗》,马东举了汶川地震一个士兵营在深入抗灾一线见到的惨状后留下的心理阴影,而且直接用“PTSD”这个专业简称,而张泉灵直接反击“PTSD,不能用感激治疗,而且一旦你给了他这个信号的时候,可能会给他增加心理上的负担”,可见,她对该病的理解比提出这个概念的马东更有深度;第16期,辩题是《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你按吗》,举了
基因选择和基因编辑的例子,并以此来进一步谈该不该给孩子定制人生,总觉得张泉灵辩论时觉得例子更高大上,又同时具备对这些案例的深度理解和把控。
我也谈不出张泉灵的这些例子能给自己多大启示,但反方向看,现实中那些未深度参与、深度了解某一原理那就拿来高谈阔论的人是不是太轻浮了?
好了,小事先记下,跑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