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如果不是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这部电影我大概都不会注意到这本书。虽然这部电影的网评不高,票房不高,但我却很欣赏这部电影。
对于萧红这位作家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民国时期以写字为生的女子,拥有过一段刻骨的爱情和一身无边际的悲情。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和她儿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萧红的童年那唯一一抹重重的色彩应该是和爷爷的小院子时光,在爷爷的离开之后的日子她的生活颜色就成了那忽明忽暗的灰色了。生活上的温饱还是可以满足甚至自己还能读些诗书写些文字,她怎么还能奢望生活中能有个关心她爱她的人啊。或许正是这样有些残缺的童年,萧红在面对情感的时候都带着浓浓的依赖和奋不顾身。
或许正是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悲观,萧红的文字看到总会有些冷冽。事情的喜悲在她的笔下好像总是都透着不见底的悲,欢快的节奏在她的描述下总能想到的是结束后的落寞。
那是个小镇,北方边陲的小镇,偏僻而热闹。萧红在这个小镇长大,她知道小镇里哪里有个大泥坑,哪边路上是卖豆腐,哪家的媳妇被打了,哪家的儿子被水淹死了····这个一座封闭的小镇,小镇的人们知足而单调,善良而迂腐。
很多年后我们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下的会是怎样的故事呐?我们还记得家门前的那棵树是什么树么,我们还记得和哪个伙伴打架玩耍么,我们还记得自己曾经许下的那个梦想和承诺么?
书里的故事,很多。大概最让人可悲可气的应该是小媳妇小团圆吧,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
小团圆的死去,邻居们也只是念叨两句,饭后谈资。没有人真正去关心小团圆这个人,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在一个小镇里,流言和热闹大概是这群人最关心的,这里的人们只是在过自己最平凡的生活,娶妻生子过自己的小日子,其他当然和自己无关。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把这件事放在今天的大时代中,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童养媳,家暴,迷信,人群冷漠,女权反抗,法律官司,人肉搜索,舆论压力,网络热点等等的一系列声讨言论····可,时代是如果。当你身处在那样的大时代的环境下,你的行为会不会更加过分,谁又知道呐?
萧红的笔下是一个小镇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具化。就像现在的我们听父辈讲旧社会的故事,总无法去理解那一碗猪油泡饭的美味。
活在当下,珍惜我们的生活,抱怨和斗争都在进步。
儿时的美好和艰难都已经过去,未来的每一步都在最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