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我的面前,高高的个头,肥嘟嘟的身体。
嘴巴边,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绒毛。五年级的孩子,身子骨像禾苗一样,拔节快,接近一米七的个头,站在我面前,如山一般。他几天没有做作业,前一天是数学老师告发,说作业本放在家里。好吧,打电话查询,孩子爸爸说家里根本没有做作业。第二次没写英语作业,看作业登记,发现他把该做的作业擦去了。我看着他,他不说话,有些害羞,低着头。作为班主任,我是有些想发火的,但是,忍住了。
我没有追问他为什么不做,只是,让他把作业补上,保证以后不要不做作业了。他没说话,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刷刷刷”地写了起来。看着他,我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教育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觉得你无可奈何,但是无可奈何又怎么办?你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你只能苦口婆心,你只能婆婆妈妈,没有惩戒来得有效果,但是你必须这样做。有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为什么这一群孩子就不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这么好的环境,就不愿意读书。事实上,也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从幼儿园拼起,一直拼到大学,一路狂奔,没有停息。
他补完作业,交给了我。其实,他并不笨,作业很快就补好了,也全对。我问他:你说,你是何必呢?几分钟能完成的事,偏偏要让老师们批评你一顿才去做,得不偿失。他似乎想回应些什么,嗫嚅了一下嘴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他回复了正常。好几天的作业,都认真做了,也没有老师投诉他不守纪律、不做作业。班级四十多名孩子,总有不断的小事,鸡毛蒜皮,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件件重要,连轴转般的处理,一天天的时间,就被这些小小的事件切割、分化。他的事,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我搁置到了一边。
学校有午睡。一点半左右,我也辗转反复,进入了梦想。突然被一阵呼救声惊醒,本能的,我爬起了床,朝着呼救的声音奔去。是他,不过,他闭着眼睛。嘴巴里孩子咕噜咕噜地说着话。“妈妈,嗯嗯,哦哦哦……”睡在边上的一位孩子告诉我:“老师,他在说梦话呢!刚刚,我被吵醒了。”这才发现,只不过是一场虚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转了一个身,然后安然睡去。还好,睡室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吵醒。我示意那些探出头的孩子,让他们继续睡觉。午睡室又恢复了宁静。我睡不着了,在午睡室内巡视。一边想着问题:这孩子,这段时间到底怎么了?一会不写作业,一会做恶梦,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午睡铃声打响,孩子们陆陆续续从梦中醒来,揉眼、擦去嘴边的唾液,伸懒腰,穿鞋,然后离开了午睡室。我留下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刚刚,你做噩梦了?知道么?”他摇了摇头。“我清晰地听到了你叫妈妈了。怎么,妈妈不在家?”他低下了头,没有说话。“这几天心情不好么?”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点了点头。“能告诉我么?”他欲言又止。好像又下定了决心。“老师,我告诉你,但你不能告诉同学,如果答应我,我就告诉你。”我点了点头。“老师,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说完,他的眼睛迅速地红了起来,然后,晶莹的泪花涌了出来。
到底是孩子,即使个头再高,看起来成熟、有些玩世不恭,但是碰到这样的情况,也手足无措,也心酸无奈。我没有追问他为什么,只是告诉他:“孩子,我知道你伤心,但是,那是大人之间的事,记住,他们都爱你,这就足够了!”我的话显然有些有气无力。其实,不止是孩子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手足无措,作为一名教师,又何尝不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教育是无能的——一位老师的关心,能弥补亲情的缺憾么?作为一个孩子,他的天,他的地,就是他的家,如果一个家都坍塌了,那里有心思学习,他会不停地猜想:父母是不是不爱他了,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导致了他们不在一起,他担惊受怕,没有安全感,他会像一只在猎枪下的小鹿,奔跑、慌不择路。
他点了点头。“记住,没有谁不爱你。他们期望你优秀,强大!”他又点了点头,突然,又嚎啕大哭起来。这下,轮到了我手足无措。我掏出了一张纸巾,递给了他。“擦擦眼泪,别哭了,再哭就被同学看到了。我们保守这个秘密,好么。”他点了了点头,哽咽地接过了我递给他的纸巾,擦干了眼泪。然后,和我回到了教室。
从事教育十几年,每个班级,都会碰到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是他们身上贴了标签,而是在缺乏了家庭的完整的境况下,他们的确有些不同——性格变得沉默是必然的,不爱说话,过度地早熟,胆小谨慎;或许相反,易怒,好强,难与人相处。他们和原生家庭的孩子,都同一地缺少一份安全感。我不敢过多猜度他们的将来,但是,我冥冥之中感觉到,这些孩子,他们会比一般的孩子长大后, 缺少那么一些幸福和快乐。
教育真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全部解决的事。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不能代替的。作为一名教师,力所能及所做的事情,就是弥补。但即使是弥补,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一份关心和付出,是不是又是戕害,因为我们不由自主地把这个孩子当作了班级的特殊群体。教育无痕,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
面对他,我能做什么?劝解,我不是一个小孩子,无法体会他的内心。安慰,在此时,我觉得任何的语言都苍白无力。但是,我不得不去全劝解和安慰,哪怕有一丝的道理和温暖,对于他,都是一种宽慰。或许,真正能给他心灵慰藉的,可能还是他们的父母。心病还需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大过天,大过地,大过一切形式的宽慰、劝解、温暖和教育。
有一种教育,叫做无能为力。我想说的是:当你想好要一个孩子时,请保护好你的婚姻;如果不能,最好,莫要让孩子呱呱坠地。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阳光,雨露,和平等的爱,我们不愿,让每一位降临人间的天使,受到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