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学习中我们意识到:知道和谁讲话,比讲什么话更重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概念引申到自我认识的四个层次,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即自知;知道自己知道,即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即习惯。
我们回顾一下上次课讲述的觉察,但由无知到自知最难觉察的,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无法很清晰地觉察自我。
讲一个我20年前读书时候遇到一个真实的事情。那时候我刚刚踏进大学的校园读一年级,一切都是新鲜的,迷人的,充满兴趣的。在受够了高中授课老师耳提面命的折磨之后,面对这些学富五车、情怀洋溢大教授们,心情亦是大不一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中文老师。她讲课温文尔雅,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兴致高涨时还谈论她有个引以为豪的女儿考取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我能看到教授满面春光、引以为豪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之后,虽然感觉上像是上过很多的课一样,其实女教授也就跟我们上过四次课,那是最后一次上课,她说她真的为孩子这么有出息而自豪,但是当孩子真的去国外读书了她心里还有些空落落的。反正那天我印象中女教授特别反常,讲课数次中断,情绪非常低落。
自那次课之后,女教授就再也没有再来上课。又过了半个月之后,我们换了新老师。后来慢慢的了解到,她女儿出国读书之后,老公原来就出轨,现在和第三者由地下转为公开化了,她一下子不能接受,抑郁了,在一个晚上喝醉酒后跳楼自杀了。
知道真相之后,我们也是唏嘘哀叹不已,无法理解,这么才华横溢的女教授,怎么就这么香消玉损了。直到时隔多年,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才慢慢明白,了解自我,觉察自我,由无知到自知是多么得难,多么得重要啊。
身为一个大学教授,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自己却做不到呢?!大家深刻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请记住意识永远比知识更重要。
教授为什么郁郁寡欢?情绪的背后隐藏的是失控的欲望,是情和欲没有满足。
如果我们想帮助教授,看到她女儿出国留学后,教授精神低迷的样子,我们该怎么办?仅仅是安慰她吗?
善意安慰是心理的毒药,因为没有找到病根,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应该跨过情绪的真相去满足她的欲望,启发她,引导她,支持她,鼓励她,行动起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比原来更加洋溢和色彩,她还会郁郁寡欢吗?还会抑郁吗?还会自杀吗?
这是第一层要讲的就是通过情绪观察欲望,这也是最难的。
说到情绪,基础教材P68页定义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这是表情的内涵。
表情的外延是包含哪些种类,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如高兴地时候眼睛是眯着的,伤心的时候眉头是皱着的;身段表情如高兴时手足舞蹈,尴尬时,手足无措;言语表情如高兴时语速快,伤心时语速慢。正是通过这些表情的变化,反映着当事人的情绪,进而透过情绪,觉察当事人失控的欲望,从而合理地满足服务对象的欲望。
这就是由无知到自知,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有了自知,有了觉察的工具,就可以通过读人的面部表情进而观察情绪背后的欲望,进入第二个自知阶段。
怎么读人的面部表情呢,老百姓有句话说‘不打你勤,不打你懒,专打你不长眼’,说的就是不长眼色。
请大家思考一下,一样接受的义务教育,一样的读大学,为什么人家能够察言观色知道今天老板不高兴,小心翼翼的躲过了批评,而你总是装在枪口下——运气总是不好呢?!
我自己的体验是,跟妈妈的养育方式有关。在察言观色方面,我的体验是不是‘拼爹’,而是‘拼妈’。也许我说的这个话题有些绝对,我就是让你思考,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难道不是在童年的养育过程里,妈妈陪伴我们的时间更长,影响更大吗?各位思考下。
从生理结构来看,我们从小就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后还要吃奶,我们想没有人能离开妈妈的照顾;当然极端的情况另说,你要说我不对,我也不跟你抬杠。
说到察言观色即觉察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或者说怎么样才能做个‘好’母亲呢?请大家思考。
心理工作者不能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我们会说:“您觉得在养育孩子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只要能够意识到不足,就算有了自之明,距离进步也就不远了。
由此想到做一个合格妈妈的三要素:反应性、情绪性、社会刺激性,也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可以再展开说。
然后进入知道自己知道,即是觉察阶段。这是自我成长的快速阶段,也是纵向跳出自己思维局限的过程。
举个例子,如何知道自己知道?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何知道自己幸福?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幸福的,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回味曾经平静无纷扰的生活,一股剧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所谓应了那句心灵鸡汤——幸福就是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将那段平淡朴实的生活单独拿出来成了最幸福的回忆。
就像鱼儿生活在水中是不知道水的存在的,一定是它离开过水中,它才知道自己离不开水,从而知道水的存在。
就像我们需要的三种食物,一种是固体食物,一周不吃饿不死;一种是液体食物,三天不喝就渴坏了;而气体食物,空气,三分钟不吸入就完蛋了。可是我们并不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空气里。给你一次去火星的机会,你马上就知道,空气是什么滋味了。
知道自己知道,意味着可以跳出当下的局限,来看自己。这是飞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所谓精益求精,什么精益呢?精益就是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所以还需要继续努力,求得最好。
什么时候不求精了呢?就是不知道知道,就是停止了新一轮的觉察,已经形成习惯,日用而不知,泯然于心。话说回来,一旦停止了新一轮的觉察,也就不知道还能更好,这里有点绕哈,大家好好思考下。这就是大师的境界,好比到达了山顶,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下山;所以大师很危险,他总以为在山顶,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往山谷移动——前面也许是一马平川,也许就是悬崖峭壁。
所谓始于自知,成于习惯,习惯成自然。然而自然地习惯,是无意识的行动,已经不再觉察了,所以又重新回到无知的状态。如果想打破这个状态会变得更难——这就是权威的力量——,成也权威,败也权威,权威是个双刃剑。所以说学无止境,地球是圆的嘛,绕一圈又回来了。
讲一个故事,供大家思考,算是结尾。我认识一个有钱的老板,才华横溢,事业成功。记得在海南的时候我经常寻他谈经论道,他旁征博引,风趣幽默,阴阳顿挫,常常听得入了神,忘却了回家吃饭。
记得有一次他邀请我去他家吃饭,他正在洗脚,他洗完脚将擦脚布晾在阳台上。过了一会他洗个苹果给我吃,结果我发现他竟然用同一块擦脚布擦苹果,然后递给我。我一下子怔在那里不知所错,那个西装革履,品茶论道,风流倜傥的让我仰慕多年的智者,竟然用同一块毛巾擦脸擦脚还擦苹果,我必须接受不了。
也许朋友的擦脚布是干净的,也没有脚气,甚至脚有可能比手更干净。但是我实在吃不进去,然后假装肚子不舒服,逃掉了——那顿饭也实在吃不进去。
事后我了解到,他们全家都那样用擦脚布擦脸擦脚擦桌子擦苹果,日用而不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风趣幽默的人,成功的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他们的生活一点不受影响,朋友硕众,宾客高朋,很多人知道他们有这个习惯,依然能包容,吃的一个津津有味。
我请大家思考,我讲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如果您有这个朋友,您能够包容这个不自知的习惯吗?究竟是我无知,还是我那朋友无知呢?
如果您这个朋友,只有脚没有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