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打破人们固有常识的改变是风险极大的”。2009年校内网已经估值几十亿,在一个把增长作为第一衡量标准的互联网资本世界,想要IPO校内只能选择继续增长,而已经支配了校园社交市场的校内不得不选择寻找一个新的增量市场,这一点曾经FACEBOOK也做过。选择进入大众市场的校内,为了不被“校内”两字的价值观绑架,改名“人人”,然而改名这件事就是一个打破人们故有常识的改变。当时的校内或许已经足够庞大,不再需要高举自己校园的价值主张了。而作为一名已与“校内”这个名字产生无数情感的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 ,彼时的我已与“人人网”产生了隔阂。
2011年校内网改名人人网两年后,小米手机横空出世,移动互联网元年到来。米聊,微信,陌陌,一众主打移动端社交的产品出现。社交产品的未来在当时是无法预测的,谁都可能被颠覆。彼时的微博与QQ都在经历生死时速的自我革命时期。即使到了移动端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16年17年,中国依然出现了新的社交软件独角兽,小红书,快手等。纵观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史,社交产品可以说和游戏一样,随时都有机会。微信称霸之后腾讯依然投资了很多企业,也是希望对未来尽可能多的压住。同时腾讯本身也不停的通过内部赛马机制来尝试竞争出能颠覆qq或者微信的产品,这一点就好比*扎克伯格说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开发出击败FACEBOOK的产品,FACEBOOK就将被别人击败。”而与之相对的,远在10000公里以外的中国,当初那个靠完全模仿FACEBOOK界面成功的校内网,在被收购后就只剩了形而没了神。相比于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迭代的扎克伯格,王兴在迫于团队压力选择把校内卖给陈一舟以后,校内网注定了不可能成为中国的FACEBOOK。如果说校内网的改名是人人网失败的一颗种子,而在2011年这个移动互联网元年,这个种子已经长成了大树,彻底压垮了人人。人人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可以说是移动化失败,而导致这个原因的原因却有很多,除了之前讲过的2009年因改名而带来的价值观转变,2010年公司最高领导层的变更,公司内部权利内斗都是其中原因。彼时的人人网也许只有王兴归来,才能做到像马化腾一样自己革命自己,拯救校内。就像周鸿祎说的,创业就像生孩子,怀第一个孩子需要10个月,第二个孩子也需要10个月。而作为校内网收购方的陈一舟,没有经历过10月怀胎的痛苦,怎么有能力,有魄力在生死时速的互联网移动化转型的大潮下再来一次10月怀胎呢。